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的工人我们称之为“工匠”。在工业4.0的时代,人的因素愈发重要,越来越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所以,为了让自己企业内有越来越多的“工匠”,近些年来青岛港集团颇下功夫,不仅实行三大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还花费50多万,重奖用于创新的一线工人。
鸡蛋壳上能钻孔
刘恩磊1995年进入青岛港做钳工,一干就是21年。自参加工作以来,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证,并连续两年被集团聘为首席技师。借助港口制定的一系列好制度、好政策,他白天在车间练基本功,晚上回到家,就学习钳工方面的知识,把伙伴们上网、打游戏、外出旅游玩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同时还参加了自学考试。2000年在青岛市第六届技能大赛中获得钳工项目第一名,获得“青岛市技术能手”和“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11年又被集团聘为钳工首席技师。
伴随着港口的大发展,港机大机制造数量越来越多,制造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都越来越高。一台机械需要钻铰、攻丝的孔近上万个,如果其中一个孔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大机装配无法进行,影响产品质量。如何提高钻孔精度和效率是重点攻关一道课题。
为了能够使钻削稳、准、精、快,达到丝毫不差,他想出了一个用钻床钻鸡蛋取皮的练习方法。一练就是一个多月,终于实现了技艺水平的大提高 ,练就了用钻头在厚度仅有0.2毫米的生鸡蛋壳上钻出直径10毫米的孔,而且蛋壳完整取下鸡蛋薄膜不破的绝活,被命名为“恩磊精钻”员工品牌,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董家口港区制造安装转载楼时,他主动请缨,承担连接板加工任务,就是利用这个绝活,使加工的孔全部控制在了0.2毫米的误差范围内,而且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为转载楼顺利安装提供了保障。
举办比武磨技术
在青岛港集团内,刘恩磊并不是一个个例。“我们集团内实行的三大机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线技术工人求知好学、勇于创新的工作状态,所以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了不少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国家级的技术能手。”青岛港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新泽说道。
“虽说给技术工人创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机制、提供展示‘比武’的平台、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将会获得晋升奖励的三大机制相互促进辅助、不分主次,但是最具青岛港特色那就是‘技术大比武’了。”据介绍,青岛港坚持年年组织集团、公司两级技术大比武,2015年集团共有2952人参加了203个项目的公司级技术比武,经过层层选拔,来自25个单位的638名选手参加了29个项目的集团级技术大比武。
除了在集团内部进行比拼外,青岛港每年还会派优秀的工人去参加省市、国家级的比赛。“在青岛市举办的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港6人获得工种冠军,15人获得‘青岛市技术能手’称号。”王新泽说道,“而郭希辉则是在全国港口技能大赛勇夺第一,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奖就意味着有各种奖励、更广阔的晋升空间,所以也很大程度上激发工人们不断磨练技术的热情。”
重奖之下争创新
在熟练工作技艺的基础之上,青岛港还鼓励工人勇于创新。对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不仅重奖,而且记入个人荣誉档案,既有现实利好,又有长期“红利”;创新技术工人技能评聘机制,则用科学机制为港口每个人、每个岗位最大限度拓展空间,搭建舞台,让各个层次的创新源泉竞相迸发。
据悉,2015年度青岛港评选出了一大批港口创新成果和岗位创新成果,而且奖励金额大幅提高,其中港口创新一等奖奖励金额从原先的3800元提高到现在的3万元。2015年申请国家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专利授权7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去年我们对技术工人的各项技术创新的奖励总额已经达到了50万,而且这部分的奖励还会继续增加,毕竟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青岛港集团安技部主管徐斌说道。
文/图 记者 季晓东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