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李晨
新湛二路9号的那段时光为湛山社区的腾飞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10月,为了提升办公环境,新湛二路居委会(后来的湛山社区居委会)“转战”东海一路24号。“当时租的是农工商公司的房子,房屋面积300平方米,而我们租了其中一半,另一半是湛山保险柜厂办公室,我们占南,他们占北。”8月25日,李爱国回忆说。与新湛二路9号门前的“局促”相比,东海一路24号明显要好很多,前方就是一个小院子,开会议事从此有了宽敞地儿。“街道办还给每个社区配备了30个硬面人造革的红色小圆凳,从此小圆凳便换了小马扎,成为大家最喜爱的‘坐骑’。”李爱国打趣道。
两主共用一屋,生活自然有趣些。“总电闸在保险柜厂那边,我们修电器都要跑他们那边拉闸,看电表交电费也是,一家一半,只要他们那儿没电,我们这儿也会黑灯瞎火的。”李爱国说,虽然两家经常会彼此“麻烦”,但交往一直甚是和气。
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的文化队伍继续壮大着,相继成立了健身舞队、模特队。“那时,我们夏季纳凉晚会年年开,场场人气火爆。那时的舞蹈队里‘能工巧匠’很多,大家很少买衣服,都是自己讲价去买几块钱一尺的布,然后袁爱珍、王敏善、于梅、牟秀莲这些文化骨干就发动队里大姐自己做,一个旗袍一个花色,不带重样的。”李爱国说,“大家绣工也了得,往衣服上绣凤凰、绣梅花、绣灯笼甚至福娃,都不在话下,就连旗袍上很难的盘扣和滚边都是她们自己做。”那时,居委会里有几台青岛飞鹰牌手动缝纫机,后来,社区热心人陈德馨又贡献了一台电动缝纫机,大家用得很勤。
2007年7月3日,新湛二路社区迎来新生,搬进了如今的东海一路7号丙,办公面积足足有1200平方米,是市南区第二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市南甚至整个青岛赫赫有名。“原来这里是市南区社区服务中心和市南区婚姻登记处的办公地。搬进新址的第二个年头,新湛二路社区改名为湛山社区。”李爱国说,“当时附近有位离休干部名叫王玉朴,经常到社区看书、聊天、活动,有时他女儿回家找不见他,转念一想就知道他又来社区了,有一天,这位老干部跟咱湛山的领导建议说改名,因为他认为新湛二路社区代表着湛山街道社区的发展变迁,跟街道同名也更能扩大知名度,后来领导们开会研究,就做出了改名的决定。”
改名后的湛山社区发展更为顺畅,社区里不仅建起了图书室、舞蹈室,还有“笑翁乐园”棋牌室、“长者驿站”休闲室,服务日渐完善。“从2007年搬进来到2012年社区重新装修,服务人次达到10万人。”李爱国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