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 山东策”专家谈:
加强金融创新,增加资本要素供给
作者:迟泓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强调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的供给能力,或者提高配置效率,来激发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而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资本投入和配置效率提高的问题,对劳动力、土地、创新等要素的投入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金融体系的创新发展,引领了资金对实体经济投入、循环使用及使用效率,继而吸引或支配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及配置,最终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熟知以蒸汽机为引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在他的著作《经济史理论》中揭示了人们所不熟知的金融力量。蒸汽机的技术早在此前的数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但直到英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融资,使工厂有能力集聚起土地、劳动力,建设起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大型工厂,于是大规模工业产业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发生了。而西班牙当时在新大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并未形成金融体系,财富也没有在社会上循环,推动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
近几年,企业频频遇到融资难、融资贵,而前几年稳增长措施中,扩大投资规模是重要举措之一,各个金融市场间大量的流动性空转,导致了缺乏实体经济支持的资产价格暴涨暴跌,反倒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资产套利,为当前在产能过剩压力和通货紧缩威胁下,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出现一定萎缩埋下了伏笔。因此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
加强金融创新,改善资金供给能力,路径选择主要在于降低资金成本,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聚集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需要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小微企业和农村的金融机构,银行体系应设立更多的基层服务机构;积极推动民间融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等发展;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注重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形成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储蓄资金向投资资金的高效转化,积极引导企业规范上市;积极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设立发展;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稳妥推进债券产品创新,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服务;打击市场操纵和内部交易,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创新,积极建设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设立地方性科技信用保证协会对科技创新融资进行担保,推动投贷联动模式应用,加快发展科技保险。进一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推动发展碳租赁、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推动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鼓励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支持排放权、排污权和碳收益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