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复活":一公里文化圈里细品书香阅情怀

2016-10-05 08: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邮电博物馆



  

1903里院客栈



  

青岛文学馆



  

优爱咖啡(若水 摄 )



  ■这里有恍如儿时

  老院子里的怀旧景观


  保定路10号,1903里院客栈是一处独特的所在。走进挂着红灯笼的大宅门,穿过贴满摄影作品的甬道,就踏入了一座两进的院子。至此,老青岛人会有一种恍惚:这似乎就是儿时居住的那个里院,旧砖、旧木头,各种老物件,但它更整洁、舒适。院子里种着石榴、桂花,水声潺潺。拾阶而上,透过房门看到的则是典型的宾馆式布局。这感觉一如走进了电视剧。

  如同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里院也是青岛独特的民居建筑。同时,里院又将西式楼房与中国四合院融合为一,独树一帜。但由于年久失修,绝大多数里院都已破败不堪。如今看到的1903里院客栈,显然经过了用心的改造。该客栈创始人王亮考证,在上世纪初,保定路10号可能是一处德国兵团的宿舍。

  王亮是个商人。1993年他曾在四方路开西餐厅,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中山商城拥有48间店铺。他对老城区一直有感情,也希望中山路重现往日繁荣,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或许只能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来实现。为重现心目中的里院,王亮请来专业设计团队,向文史和建筑专家请教,参照老住户的意见,还去某些危房拆迁处收购红瓦。经过半年修缮,2014年12月,保定路10号“变身”为一家里院式客栈。除在一层设置酒吧、咖啡厅外,还在中山路上开了一个门,力图呈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青岛风貌。

  王亮的苦心经营也得到了回报。9月30日,他对记者表示,客栈生意不错,“整个2015年,平均入住率超过80%”。在保定路10号之后,他又利用老建筑开了两家客栈,广州路附近的一家已于年初开业,浙江路上一家目前正在装修。他说:“我一直相信,老建筑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湖北路17号是一座有着红色尖顶的老别墅,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青岛水兵俱乐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8月26日,这座百年德式老别墅以“1907光影俱乐部”的名号开张。其主题是电影,“围绕音乐、科技、艺术、图书、美食等多种元素,打造一座以电影体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客厅”。之前,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博物馆组织论证,将此处确认为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

  1907光影俱乐部的位置优越,位于中山路核心位置。但经营方一度很迷茫,孙大伟说:“此前,我们发现这里游客占大多数,真正停留消费的本土人群很少。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聚集于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光明。毕竟,青岛人对老城还是有着很深情结的。”

  ■这里有小说中场景

  各种小店充满小资情调


  “老城市区当然需要地标性机构,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众多特色小店、文创产品,还有千千万万热爱文化的青岛市民,这些才是城市的肌理。”鲁海先生说。以往,游客在老城区看到的往往都是鱼片、贝壳和廉价工艺品,喇叭里天天喊着“最后清仓”。而近几年,中山路附近越来越安静、优雅,众多文化创意产品占据了书店、咖啡馆中的显著位置。其中,《这里是青岛》《漫步青岛》等绘本、明信片、艺术丝巾等很受游客欢迎。

  蒙马特大街是巴黎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而青岛一家艺术品公司也以此命名,其生产的艺术丝巾、抱枕等文创产品在良友书坊、嘉木美术馆、小城书店等机构都可见到。其中,很多是青岛本地艺术家的画作和摄影作品,每件从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比普通丝巾明显要贵出一截,销量却很可观。这家公司的老板海音也是一位艺术策展人,她说:很多游客来青岛,就想带有本土特色的东西回去。青岛艺术家生长于斯,更能发现本土的美。而游客买了以他们作品为主题的丝巾,就可以把青岛戴在身上,还可以买回去送朋友,这可比送鱼片要好多了。

  梁妍是个眼睛细小的佛山女孩,一直在青岛工作。2012年她来青岛旅行,下了火车就去看海,坐着26路公交车一路狂奔,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在她手绘的《漫步青岛》中这样写着:“90年后,另一个佛山人游历至此,留下了254幅如诗般梦幻的青岛印象。”之所以说“另一个”,是因为“上一个”来青岛的佛山人是康有为。

  梁妍说,虽然她在青岛只有几年,却看到了老城区“一公里文化圈”的逐渐形成。大约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山路上开始出现有小资情调的店,后来渐如雨后春笋,“店名就是奔着文艺青年去的。”比如,曲阜路上的一家小杂货店,挂的牌子上有两行字“解忧杂货店/不二杂货”,让人想起东野圭吾和冯唐小说。

  湖南路上的“优爱咖啡”,在老城区小有名气。老板若水本是个画家,她说,青岛老城区本就有“欧洲城”之称,咖啡馆非常符合老城气质。以往,“青岛就是缺一些让人感觉悠闲,可以坐一天的地方。否则老建筑虽很美,但不能在路边马路牙子一坐,干看着呀?再说,这也带不来消费。”不过,若水坦言,“在房租和人工成本高企的现实下,想靠开咖啡馆赚钱实在太难,就算赚一点也仅够自己和员工的工资。”

  ■分析 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 引导更多资本关注文化

  民间力量对老城蝶变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其中的前提是,必须经过规划文物部门审批,充分保护建筑。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这场“文艺复兴”中,政府部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市南区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单体建筑总计339栋。为推动老城复兴,市南区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社会化保护利用的格局。

  在“一公里文化圈”中的几处地标机构中,清晰可以看到国企的身影。比如,青岛书房的股权构成中,除了马春涛、刘喆的青岛脉道国际新媒国际传播有限公司之外,另一家大股东就是青岛出版社。而1907光影俱乐部的运营公司,也是由青岛城市发展集团和北京光影在线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合资1000万元所开办。正在筹划中的“红房子水的博物馆”,其房屋产权人则是青岛饮料集团……这些国企在老城区的动作,也引导了更多资本关注文化领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