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25日消息 10月23日周日的早晨,冬天似乎加快了脚步,寒风裹挟着细雨而来。5点左右的平度,天刚亮,陈守民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后,5点50,他从家里开车出发,接上朋友一起,原来,今天他要去市区的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这样的早晨,陈守民早已习以为常。每年,他都要去市中心血站捐献10-12次单采血小板。
18年无偿献血65次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当时18岁的陈守民正在潍坊上大学。10月11日,爱心献血车来到了陈守民所在的学校,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陈守民勇敢地尝试了一下,就这样成为新献血法实施后潍坊第67个成功献血的人。回到平度后,陈守民工作、结婚、生子,始终没有把献血的事情落下,几乎每年都会至少参加一次无偿献血。
2010年12月21日,陈守民跟随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第一次来到市中心血站捐献了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平度到市区往返两百公里的血小板捐献之路。
“我不觉得远,早上6点出门,不到8点就到了,献完直接赶回去,中午还能回家吃上热饭,我媳妇和孩子都很支持我,我儿子还说等他成年了要跟我一起献血呢。”陈守民开心地说道。
18年来,陈守民已经无偿献血65次,累计捐献全血6200毫升,血小板96个治疗量,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两次荣获金奖。由于血小板14天就可以捐献一次,几乎每月都会来献血的陈守民因此养成了许多好习惯。
“我以前特别爱吃肉,现在就会可以控制一下,很少吃油腻的东西,感觉身体也轻快了许多。现在晚上从来不熬夜,十点之前一定睡觉,早睡早起。”陈守民说他每次来献血体检都能合格,几乎每次都是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母亲意外患病 输血5万多毫升 2010年,母亲突然被诊断患有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年来,一直需要靠输血来维持。陈守民回忆说,母亲的治疗已经从每三个月输一次血到了每个月就要输一次血,每次去病房看望母亲,总能看到许多跟她一样需要输血救治的病号,更让他坚定了继续献血的信念。
“我一直觉得献血是件积善行孝的事情,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亲人会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也没有想到自己献的血能够帮助到母亲。”据了解,作为亲属的母亲已经获得了5万多毫升的免费用血量,报销血费6万余元。
家人的支持一直是陈守民坚持献血的重要源泉,如今已经9岁的儿子也是“小大人”了,经常跟着他一起参加无偿献血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因此获得了学校的表彰。陈守民说:“儿子现在正在上四年级,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鼓励他多跟人交流,树立信心,还可以让他从小就培养起爱心奉献的理念,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感染身边人 献血传大爱 2010年,陈守民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现在是平度市热血同缘救助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已经有近500人了,他们有自己的QQ群,每次陈守民要来市中心血站献血都会在群里喊一声,约定好时间一起来。“我每次都是开车跟朋友一起来献血,最少带一个朋友,多的时候三四个朋友都会一起来,有时候还两辆车。”陈守民说,几乎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进来,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妻子的一个同事刘女士,陈守民回忆说,刘女士跟妻子关系很好,经常来家里做客,听到陈守民讲起自己的献血经历,刘女士也非常想尝试一下。但是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停药一段时间后,刘女士提出来下次献血带她一起去。第一次来到市中心血站的时候,刘女士初检时转氨酶和血红蛋白未达标,只能遗憾离开。回去后,陈守民叮嘱她注意饮食和休息,多锻炼,下次再试试。一个多月后,刘女士又跟着陈守民来到血站,这次终于初检合格,成功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陈守民说道:“当时她特别开心,从言谈中你能感受到她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我自己也觉得特别高兴。”
如今的陈守民对血液方面的知识几乎快成了半个专家,经常给朋友、同学说起血液、血小板、红细胞等方面的知识,已经先后有30多个朋友在他的带动下加入献血队伍。陈守民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献到60岁。献血是自愿的,他不期望所有人都能献血,只希望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能够少些误解,多一份爱的传递。
通讯员 任霄慧 文 孙贴静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