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挂证"的致命隐患

2016-12-07 13:4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韩金惠

  一张建造师、结构师、给排水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出租、挂靠,每年可获得上千甚至数万元“挂证费”。近期,住建部、环保部等部委陆续通报多批违规“挂证”机构与人员,多地也专项清理整顿职业资格“挂证”现象。(12月6日新华社)

  只要拥有一张含金量够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不用上班就能轻轻松松赚钱,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个不小的诱惑。但是,这些证书为什么如此值钱?证书通过率不高和企业对证书需求量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基于这些原因,“挂证”市场应运而生。

  持证人、中介和企业三方形成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的利益链条。表面看起来,你有需求我有证件,双方公平交易,仅此而已,但实际上,如果持证者将资格证挂靠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将给其参与的工程项目增加风险和隐患。类似例子有很多,2009年著名的“楼倒倒”事件中,上海的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塌,造成一人死亡,承接本次工程的上海众欣建筑有限公司,就是违规使用他人专业资质证书进行的投标;2014年底,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及宿舍楼工程工地发生坍塌,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清华附中工程项目备案项目经理叶耀东,也是在被安排至另一家体育馆工程担任项目执行经理的情况下,仍然使用其项目经理资格参与清华附中工程招投标。

  其实,对于“挂证”乱象,媒体并非首次曝光,相关部门也并非首次集中治理。2014年年底,央视曝光了建造师证书“挂靠”行为,住建部连续发文通报了5起证书挂靠行为,并撤销职业主体的注册职业资格,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这种气势和力度堪称罕见。但是,我们都明白,要彻底斩断“挂证”背后的利益链条,不能只靠一个部门的一阵风治理,而是要靠长期坚持的监管行动。

  持证人、中介和企业三方通过职业资格“挂证”各取所需,牺牲的是工程质量和安全,最终为此埋单的是老百姓。所以,相关部门要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严格实行备案制度,同时加强对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在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人证分离”、人员不到岗等现象,就要及时通报,严肃处理,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