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恺琦
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别有一番趣味。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新常态。在职业学校里比较常见的“双师训徒”模式,如今也开始出现在基础教育学校里面,整合课程打破学科局限,给学生营造出立体式的学习模式,于是就有了两门课程互相“串场”的场景。
俩老师一起教,学生灵感不断 12月9日,市南区思品、历史教研员和老师们在青岛59中开展教研活动,观摩公开课、交流讨论。青岛59中的思品、历史两位学科的老师,呈现出了两节相互融合的展示课。历史学科老师肖萌和思想品德学科老师王莉,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围绕“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思品课上学习的辩证法,在历史课上“串串门”,历史人物也在思品课上轮番登场。用不一样的方法上课,同样的内容竟然能讲出不一样的花样,这样有趣的课堂让讲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迸发了很多小灵感。“一节课只学一门知识可能会有点枯燥,但现在一节课把两门学科的知识都学习了,又不会觉得累,还很有意思。”59中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两位老师教同一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扎实。
跨学科授课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跨学科”教学看起来很美,但操作起来是不是也那么容易呢?同时教授过思品和历史学科的青岛51中老师赵婕认为,课程整合在实际操作中是存在难度的,“首先是对老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另外在课程设计上也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跨学科整合是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从课标、课堂内容、授课方法等入手,让各学科老师可以互通有无,寻找学科共同点,达到教学效果上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市南区思品教研员许占斌介绍,现在思品课和心理课、美术课和语文课等等,都在尝试课程整合,在交流过程中寻找新方法。
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言道,政史不分家,思品和政治重合的知识点很多,如果不整合的话,就相当于要讲两遍,拉低了课堂上的效率。而跨学科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减少重复的、机械的无作用教学,提高效率。”市南区历史教研员胡霞认为,跨学科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课程分离是不得已的做法,最终还是要统合各门学科共同作用于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岛城已有一些学校在课堂形式上进行新探索。据了解,青岛59中率先开始了对课程整合的研究。“在这种整体建构发展教学模式下,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虽然课程整合只是学科融合探索之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但相信这会促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