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正式成立,由海慈医疗集团牵头,联合其他36家医院“抱团”发展,联合打造中医药“航母编队”,成立中医综合诊疗中心 、中药煎药中心 、中药加工炮制中心 、中药制剂中心,形成一个大型的中医药医联体。同时,“十百千万”工程启动 ,到2020年,引进10名国医大师、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选派1000名中医师下沉帮扶基层、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10%。
37家医院抱团发展中医药 中医是四大国粹之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深受老百姓喜爱。然而,在以前,青岛面临着中医药整体发展水平上不去的窘境:在全国的排名不靠前,各医疗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断档。不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全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不断探索创新出中医药扶持政策和服务模式。
为了让全市的中医药水平更上一层楼,造福全市老百姓,市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试验区创建推进工作,围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这一主题,制定印发了《青岛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经过前期的筹备,12月15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十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暨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成立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的核心是“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集团成立和“十百千万”工程是创建试验区工作中的其中两项内容。
据介绍,中医药集团共囊括岛城37家医疗单位,由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牵头,作为理事长单位,总院长刘宏任理事长,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包括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即墨市中医医院、莱西市中医医院、平度市中医医院、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和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还有其余26家理事单位。
据介绍,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的成立是本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目的是集约资源,放大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支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航母编队”。今后,集团将在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建立完善内部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统一服务标准,实现网络系统和数据信息共享,联合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攻关。
刘宏理事长还特别强调,集团将成立中医综合诊疗中心、中药煎药中心、中药加工炮制中心、中药制剂中心。“这些中心设在海慈医院,我们可以接收其他集团成员单位的订单,统一煎制,统一配送,目的是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如此一来,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的中医特色医联体,实现各成员单位的双赢、多赢、共赢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启动“十百千万”工程 与此同时,大会还启动了“十百千万”工程,会上举行了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以及工作室签约、还有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收徒仪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介绍,“十百千万”工程是本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又一重大举措,其目标是引进培养一流中医人才,打造一流学科 ,扩增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使本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到2020年,引进10名国医大师、建立1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10条中医养生旅游示范线(点)、打造10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 ,引进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建立100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立100个国医馆、打造100个中医优势病种,建立市属医院下沉区(市)医院、区(市)医院下沉镇(街道)卫生院、镇(街道)卫生院下沉村卫生室的三级中医师支援基层工作机制,选派1000名中医师下沉帮扶基层、新增1000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1000名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1000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10%。届时,全市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确保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部分学科(专业)居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市卫计委中医药处处长汪运富告诉记者,工程目前取得了一些进展:一是国医大师,目标是10位,现在只引进了4位,明年陆续引进其他6位,再一个是建立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目标是100个,目前已经建立了46个,剩余的到2020年建完。
制定5项具体任务来完成目标 那么,这个“十百千万”的目标到底如何实现呢?根据青岛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5项具体的任务:
一是引进培养优秀中医药传承型人才。除了引进高端中医药人才外,还要培养20名省名中医、10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50名省基层名中医、30名优秀中医药人才、12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40名中药技术骨干、40名中医护理技术骨干。
二是打造优秀中医药传承型人才培养平台。筛选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 ,在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内探索集体师带徒方法,传承创新师承教育模式。
积极引进国内著名中医药大学,推进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步伐,尽快启动研究生院的建设招生工作,在青岛大学设置中医专业,扩增1000名中医药从业人员,壮大本市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
三是加快打造中医优势学科群。着力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建成10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 、3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20个市级中医重点学科、10个传统中医诊疗中心、10个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协作攻关网络中心、150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锤炼100个中医优势病种,建成一批专业分布较全、中医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代表本市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科(专科)群。各区市要重点建设3~5个中医重点(特色)学科(专科)。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全市建成5所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20所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10个高龄夫妇孕育调养指导门诊、100个国医馆,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使全市100%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五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筛选打造10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线(点),建立10个中医养生长寿之乡,建设10个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基地,启动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和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深入挖掘“崂山点穴”、“三字经推拿”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探索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医药文化一条街。
培养1000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设立20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持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活动,在有关媒体开设中医科普栏目,推广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年举办200场中医科普(养生)大讲堂,每年中医科普知识受众达到50万人次。
◎延伸阅读
高新区设立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目前,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高新区设立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划出了200亩建设用地,安排了运行经费和科研平台建设经费,批准了机构建制,核定了人员编制;建成4家中医医养结合医院,启动了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前期工作;打造了5个中医药旅游基地和4条中医旅游线(点);青岛大学完成了开设中医专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调整了327个中医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建立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特色诊疗中心、8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青岛将择优筛选2~3个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市),力争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管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供与利用的激励、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筹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促进等方面有所突破,带动全市形成大中医、大发展、大格局的中医药工作发展局面。
城市信报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