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机制越来越成熟 政府、媒体涌现"真相帝"

2016-12-27 06:3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记者 景毅

  从年初“史上最严交规开始实施”到年末“这次雾霾能致人死亡”,2016年,公众又是在一条条网络谣言的“洗礼”中度过。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与谣言不断做斗争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媒体平台、公民素养也在不断成长。辨别谣言本身也成为了一门“学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难以追踪检索的模糊信息源、情绪宣泄式的行文风格……这些显著的形态特征让越来越多有经验的网友仅仅凭借谣言的“衣着相貌”就将其从纷繁的网络信息中识别出来。如今再面对谣言,焦虑恐慌的人越来越少,理智思考的人越来越多。

  1

  社会安全类谣言最有市场


  每当收到母亲用微信发来的《冬天这么吃水果等于服毒》这类漏洞百出的养生文章,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攻读博士的青岛女孩王晓飞总有些无奈。在她看来,互联网给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获取外界资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为谣言传播行了方便。对于网络谣言,她认为最大的难点是,谣言总是最先产生,这时候再来做科普,想要改变人们已经接受的观念是很难的。“她总是以‘别人都转’‘专家说的’‘新闻联播都播了’等为由,把我给她做出的相对科学的解释被解读为对她的不信任。”

  王晓飞的无奈不是个例。

  近年来,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群体,俨然成了各类谣言传播的沃土。翻开父母的朋友圈,很多都带有这样的字眼:“太可怕了”、“劲爆内幕”、“看的人都转了”、“紧急通知”……

  长辈们接触网络通常比较晚,对网上的一些内容也缺乏辨别能力和专业的判断,他们仅仅以“为家人朋友好”或者“我没被时代淘汰”为出发点,不管真假,转出去再说,于是就成了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而对于更多的中青年网友,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谣言时,由于知识储备、情感倾向的差异,也很难做到准确辨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今年6月出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专门对微信谣言进行了分析。这份报告称,谣言主题可以分为9类:健康养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政经和社会秩序、爱心转发、广告营销、奇闻趣事、色情和其他。调查显示,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只有17.6%的人选择“宁可不相信”。

  这份报告分析称,谣言的传播都有其社会心理动因,大部分谣言是焦虑、期望、憎恶的表达,归根结底是控制感缺失后为重获控制感而做出的尝试。同时谣言还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特殊方式,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人际沟通的满足感。

  此前,人民网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内地网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2.88%的网民认为自己经常看到网络谣言,偶尔看到的比例为37.12%,受访者中从未看到网络谣言的网民并不存在。

  在所有受访网友中,社会安全类和食药安全类被认为占比最大的两种网络谣言类型。此外,男性与女性在个人认知上,因性别以及关注点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男性看来社会安全类、食药安全类以及公共政策是网络谣言中最多的前三种类型,女性则认为社会安全、食药安全以及文娱体育是网络谣言中最多的前三种类型。

  根据调查,有五成以上的网友认为微信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微博仅占23.88%,紧随其后的是占比11.82%的论坛。

  2

  “很多信息长得就像谣言”


  最近,56岁的市民王女士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了范志红、顾中一等科普人士的身影,这让她的女儿颇感欣慰。“原先她也特别迷信朋友圈里哪些养生的信息,只要看见必转发,后来在央视看了几次范志红教授的节目,她现在在这方面没那么盲目了。”王女士的女儿说。

  知名健康饮食科普人士范志红告诉记者,近几年系统专业的辟谣是有效果的,公众的科学素养较之前有了提高。“几年前,网友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养生故事都会先转发,现在很多网友都会先问一问‘是不是谣言’,有些还会专门把链接发给我,让我帮忙判断。”

  在果壳网科学人主编吴欧看来,随着科普及辟谣力度加大以及网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新的科技谣言正在减少。“很多谣言都是老掉牙的段子了,市场越来越小”,吴欧说。“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这条谣言就是其中之一。这条在微博上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7月的谣言,至今仍能看到。

  “很多信息长得就像谣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施爱东一直关注网络谣言的传播,他研究发现,网络谣言多由网络水军、职业谣言手生产传播,往往以快速扩散、吸纳关注为其核心诉求,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体,具有可外在识别的结构、语法等形态特征。“比如相对简短的篇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难以追踪检索的模糊信息源、情绪宣泄式的行文风格、极端化的夸张表述、浅显直白的警示语等。”这些显著的形态特征让越来越多有经验的网友仅仅凭借谣言的“衣着相貌”就将其从纷繁的网络信息中识别出来。

  谣言止于智者。“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市民对谣言还是有一定辨识能力的,谣言的市场不大。”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青岛市的科普宣传进入新常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手段宣传科普,努力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

  此前发布的《青岛市“十二五”末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情况的报告》显示,2015年青岛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10%,高于全国6.2%、山东省6.76%的总体水平。按照《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青岛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到14%,公民的科技信息获取能力、甄别能力、运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辟谣机制 真相帝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