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缺乏是农村儿童的"隐形饥饿"

2016-12-30 09:2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宋潇

  自2011年国家推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已有29个省份超过3360万学生从中受益,其人数是联合国同期在全球资助的62个国家1700万享受同类计划学生的一倍。从世界范围来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是那种简单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单一行动,而是一举多得的一揽子计划,它所要改善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吃穿方面,有了大幅提高,可能不用再担心“如何才能吃饱”。可问题在于,零花钱的增多,非但没有提升这些儿童的身体质量,反倒是让肥胖和食品卫生问题越发加重,归根究底,凸显的其实是儿童食育知识的缺乏。

  有必要强调的是,其实吃饭是需要学习的。关于舌尖上的“教育”,如今已是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之相悖的,却是膳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健康教育课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区的儿童营养知识还处于极度薄弱的状态,如果没有将膳食教育嵌入营养改善计划中,并不能够改变儿童和“辣条”朝夕相伴的状态。

  这几年,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在向日本的“食育”方案看齐,这是好事,能够更好地搭建中国的“食育”体系。然而,将日本“食育”引进农村地区中小学课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中的地域区别,日本的食育理念已经有了相关法律支撑,而这一理念,也基本在日本全国人民心中,逐渐形成了共识,如果盲目地将食育理念照搬至中国,可能也会带来不适应。

  此外,农村地区的营养改善计划,其实是一项系统性的改善工程,在它背后,还包括生活理念、消费观念、家庭教育等多项民生工程,有一项不满足要求,营养改善之路都很难向前。应该将有关饮食与健康方面的教育摆上台面,成为显性的国民教育工程,教育的对象不应限于城市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更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力度,保证每一个孩子不仅能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所以,不管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是人体不健康的表现,更严重的是,营养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在一些贫困地区的人口中,造成恶性循环,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若没有将膳食教育和营养改善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那么在显性的教育平等背后,还会隐藏由于食育缺乏导致的儿童“隐形饥饿”。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