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评选结果出炉

2017-01-22 09: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记者 徐军 通讯员 肖海青

  近日,市卫计委公布了“2016年度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评选结果,“催泪红包”、“大度哥”等备受关注和热议的事件榜上有名。为进一步弘扬医患关系中的正能量,倡导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包容的新型医患关系,市卫计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2016年度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评选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从众多感人事迹中选出十件富有代表性的和谐医患关系事迹,希望这些暖心故事能一直在全市不断涌现。

  “催泪红包”精神凝聚大爱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已经是万家团圆鞭炮齐鸣的时候。青岛市妇儿医院的急诊科里,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护士来往穿梭于上百名患者中输液打针。一名正在就诊的女患者目睹这一切,深受感动,输完液后到急诊科输液窗口,趁护士不注意,迅速放下了10个红包匆匆离开。

  护士发现后打开一看,每个红包里都写着不同的祝福话语,还放了100元钱,“亲爱的几位夜班护士和医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患者。在今天这样的夜晚,深切感受到你们的不易和牺牲,我打了两个小时针,急切想回到家人身边,你们也有家人孩子,却要在这里守护我们。我以此十个红包感谢你们,也表示我对你们的敬意。这是一个患者对你们付出的尊重和认可,请一定要收下。”

  当班护士急忙出门追赶,却没有找到这位患者。经过多方查询,“催泪红包”的主人刘女士终于找到。“催泪红包”故事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它使医护人员感受到整个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打上杜冷丁坚持为患者手术

  张秋生是平度市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今年54岁,从医33年。2016年11月18日,医院为她安排了6台手术,下午3时左右,第五台手术已经接近尾声,患者即将关腹,她突然感觉自己的腹部剧痛难忍。“肚子疼得像要撕裂开了,我本想忍一忍给患者清理完宫内肌瘤,把患者的腹部缝合好再暂停手术,但我的手疼得直发抖,越来越不听使唤。”张秋生回忆,如果中断手术,患者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张秋生是胆结石急性发作,情况紧急,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离开手术台立即接受治疗;要么先接受应急镇痛治疗,坚持做完手术再去治病。作为医生,在患者生命的紧要关头,她认为不能丢下患者不管,这是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她打了一针杜冷丁镇痛,坚持重返手术台,成功做完了患者的手术。她的行动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获得广泛称赞。

  医生张秋生忍着病痛为患者做手术。

  青岛“大度哥”暖遍医疗圈

  2016年11月25日,崔延平到市立医院看望病号。在电梯间等电梯时,几名医护人员推着一位危重病人奔赴急诊室抢救,医护人员跑步行进中不慎将崔延平手中的苹果手机碰落在地板上。崔延平捡起跌落的手机,满屏裂纹,他看了一眼医护人员什么也没说。

  旁边一位外科医生小心地问崔延平:“刚才那些医护人员把你的手机屏幕摔碎了?”崔延平答:“他们在抢救病人,不是故意的,没事!”外科医生偷偷拍了几张崔延平的照片发了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广泛共鸣。

  医院发起了一元众筹活动,要给“大度哥”送上一部爱心手机,还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专门用于鼓励、支持和抚慰在医患关系中做出牺牲和努力的人,很快筹集了3000多元。但崔延平谢绝了医护人员的好意,他把医院为他筹集的3000多元“爱心手机”款捐给基金当做首笔资金,将正能量传递下去。

  献血“女状元”传递城市脉动

  54岁的韩珞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6年,志愿服务7年,累计献血145次,折合献血量达13.22万毫升,是当之无愧的青岛献血“女状元”。从2000年第一次献血之后,韩珞一直坚持着。原来献全血是每半年一次,后来献血小板是每月一次,现在血小板每14天就可以捐献一次,韩珞还是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落下过,并多次参与了紧急抢救献血。

  韩珞不仅是一名献血英雄,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2009年,她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那时的她还是交运集团的调度员,一周工作6天,唯一的休息日被韩珞当成了志愿服务时间。2012年,从交运集团退休的韩珞进入了护理院工作,每天在护理院和献血点之间来回跑。2016年3月份,韩珞因胳膊受伤放弃了护理院的工作,更是一心扑在了无偿献血事业上。韩珞现在所在的团体外采志愿服务队有近60人,其中一半都是在韩珞的带动影响下加入进来的。

  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朋友

  1992年,青岛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现任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主任的姜珍霞,开始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当时,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是零,人人谈“艾”色变。想到以后要和艾滋病患者打交道,姜珍霞“心里也是不愿意的”,但她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干就是24年。

  艾滋病患者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自认为将有生命危险,内心充满了悔恨和罪恶感,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拒绝、歧视……对姜珍霞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多年的经验让姜珍霞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如果检测出是阳性,她会给感染者一个拥抱、握手,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安抚。她多次到患者家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为了不泄露感染者的隐私,她经常化身感染者的同事、同学、亲戚,一些本来绝望到要自杀的感染者在她的关爱下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多年来,姜珍霞视感染者为亲友,在高危人群聚集场所,都留下了她角色各异的身影。感染者们把她当大姐、当朋友、当亲人,她与这个特殊的群体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倾情守护重残精神病患

  杜安平是青岛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士长,职业心理咨询师三级,从事精神残疾人护理工作18年。他的病人全是贫困且残疾的重型精神病患者,他经常“解救”因为精神病发作而被关起来的“疯子”,也经常走街串户寻找流浪的重残精神病患者。

  他安抚他们恐惧不安、受惊吓的心,给他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喂他们吃饭,给他们买新衣服,为他们做治疗,但却常常“收获”患者的撕抓踢打。杜安平非常理解他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在意。在他的护理下,很多重型精神病患随着治疗进程,有了一定自理能力。家人来探视时,他们面带微笑地喊出“爸、妈”,让他们的父母惊喜交加,当场流下激动的眼泪。

  很多患者的亲人把患者送来后就不再探视,杜安平就带领护理团队承担起了做护士和亲人的双重责任。他的脸上常被病人抓出道道血痕,但也有出院的患者向他说“谢谢你,杜护士”。在这些病人的抓打与感恩中,他从一名普通的男护理工作者,成长为一名精神障碍残疾人的“家长”。

  “喂奶”护士被赞最美天使

  产妇生病住院无法哺乳,才15天大的女婴饿得哇哇大哭,正在哺乳期的女护士看到这一幕,解衣给女婴喂奶。朋友圈一“喂奶”护士照走红,网友纷纷点赞:美丽的白衣天使,我们为你骄傲!

  2016年12月1日,青大附院黄岛院区脊柱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女患者,刚生产完15天,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综合征,双腿疼痛难忍,不能自行翻身,只好住院治疗。因为病痛加之药物治疗,无法给宝宝哺乳,出生才15天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喂奶粉也不喝,全家一时无计可施。还在哺乳期的脊柱外科护士孙玉环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把宝宝抱到怀里,给她喂起了母乳。小宝宝马上停止哭闹,像在妈妈怀里一样安静。

  一下午孙玉环护士给宝宝一共喂了两次奶,病人及家属对此深表感激。孙玉环平时就是一位尽心尽力照顾患者的好护士,她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医护人员对待病人如同亲人般的爱心,更展现了他们骨子里的仁爱精神。

  办生日派对温暖她的心

  春节来临前,青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病房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身患血液病的茜茜在病房里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伴随着手机里播放的生日快乐歌,医护人员像变魔法一样,拿出身着婚纱的芭比娃娃,来到了茜茜病床前。

  在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茜茜已经是老病友了。住院后由于反复发烧,茜茜的精神大不如以前,但她非要求回家。妈妈一再追问,她才道出实情:“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我想回家过。”听说茜茜想回家过生日,责任护士季春晓找到了护士长闫晓红,请求给茜茜办一个生日会,护士们一听都加入进来。茜茜开心极了,幸福得像小公主。

  春节就要到了,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茜茜能够坚强地走下去。“茜茜父母都是普通退休工人,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也就5000元左右。茜茜5年治疗已经花费60多万元,目前频繁的输血每月近3万元。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好心人能伸手,帮助茜茜完成后续的治疗。”护士长闫晓红说。

  仁心仁术行医四十载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二楼肺病科专家诊室内,精神矍铄的周兆山教授正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病,他是国家级名中医。每周一、四、六的上午是周兆山固定的坐诊时间,总会有许多患者在候诊区排队等待,因为他们信赖这位有着山东省中医药名家等荣誉称号的著名中医专家。

  从医四十年,周兆山也始终把病人当做是最好的老师,“能为病人治好病是行善积德的事情”,他孜孜不倦地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周兆山常说,医术、医德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医德是基础、前提,医者,要有仁者之心。周兆山的门诊量非常大,每次一早来坐诊,却经常是下午一点多才能吃上午饭。周兆山有腰部疾病,他的座椅上总是放着一个腰垫,累了的时候靠一靠,以此缓解腰部的不适。但面对患者时再苦再累他也从不表现出来,特别是得知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的,他总会推迟下班时间为患者诊病。患者家属称赞周兆山是一个“心中装着病人的好医生”。

  车中产子医院组团抢救

  2016年7月28日上午9时50分,一辆私家车开到了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大厅外,车里传来撕裂心肺的喊叫声穿透了医院内外,“医生,来不及了,孩子快要出来了!”产妇家属当时正开车送即将分娩的妻子去医院,半路发现孩子马上临产,就冲进最近的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求救。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医护人员闻讯紧急出动,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就在私家车里搭建了临时产房,抢救新生儿和产妇。

  医护人员组成了两个专业的抢救团队,分别抢救新生儿和产妇。参与抢救的安丰蔚此前做过10多年的助产士,她和医生吕卫平看到产妇已经分娩,新生儿侧躺在座椅上,没有呼吸,憋得脸色青紫,情况非常危险。经验丰富的安丰蔚立即将新生儿稍微倒提,先清理其口腔和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随后轻拍孩子的背部和脚心,几秒钟后孩子“哇”一声哭了出来,青紫色的小脸也变得红润了。

  急诊医护人员立即上前,为孩子切断脐带,并找来无菌床单把孩子包裹好,防止孩子因为失温发生意外。吕卫平医生则带领郑伟医生迅速检查产妇情况,一边安慰产妇,一边帮助她迅速娩出胎盘,急诊医护人员为产妇进行止血,随后将已经平安的母子送往综合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患者家属几天后写来感谢信,报告母子平安,感谢医院及时相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杜倩倩]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和谐医患 卫计委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