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族"潜水器同时入驻青岛蓝谷国家深海基地

2017-02-06 07: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母船水面支持系统吊起“蛟龙”号。新华社发



  半岛记者 董夏

  众所周知,占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其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从陆地向深海拓展,水下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代替人类探寻大海深处宝藏和奥秘的蛟龙号、海龙二号、潜龙一号,共同组成了大洋勘探“龙家族”,而这个“战功赫赫”的家族2月6日正式聚首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

  “三龙”聚首,各显神通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为代表的大洋勘探“龙家族”。“蛟龙号”名声在外,大家并不陌生。据介绍,7000米级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当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深海运载器。自2013年试验性应用以来,其航迹遍布中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作业覆盖深海海沟、海盆、洋中脊等重点典型区域。

  对于“龙家族”中的“海龙”和“潜龙”,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们的作业任务主要是什么?有何科研突破吗?据了解,“海龙2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高约3.8米,长宽均为1.8米左右,能最大提取250公斤的物品,是我国目前仅有的能在3500米水深、海底高温和复杂地形的特殊环境下开展海洋调查和作业的最高精技术装备,它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简称ROV。在中国大洋第21、22、26、30等全球科考航次中有多次成功应用。其中,在大洋21航次中创造了我国首次自主发现并精细观测深海黑烟囱的纪录。

  “潜龙一号”是中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自主研发、研制的服务于深海资源勘察的实用化深海装备。潜龙一号,是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为海洋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潜龙一号作业深度、续航能力、作业精度等技术性能指标在同类装备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深海基地提供专业保障

  在我国大洋勘探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深海潜水器研制上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在潜水器管理、配套保障设施和支撑保障队伍建设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和日本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均是国际最为著名的深海技术及装备应用与发展支撑保障基地,这些保障基地实现了国家重大深海装备的集中管理与高效应用。”中国大洋协会副主任李波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潜水器完成研制和海上试验后仍分散在各研发单位,无法形成“协同作业、安全救助”的海上整体实力,影响规模效益的发挥。为此,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应运而生,它基于专业的支撑保障基地,将为深海科学考察、潜水器维护升级和其它深海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公共平台。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于2007年由国务院批准立项,于2015年正式启用,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提供科考船舶、载人潜水器等大型深海装备运行与维护保障、潜航员选拔培训与管理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也是世界第五大深海技术及装备支撑保障基地。

  “龙家族”将实现同时出海作业

  “目前深海中心共有8名潜航员,是分两批选拔产生的。其中,唐嘉陵、傅文韬作为深海中心第一批潜航员早已具备丰富的深潜作业能力。2014年,深海中心又面向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选拔,共吸收了6名年轻的潜航员(包括2名女潜航员)。他们与技术保障人员组成了二十多人的精英团队。”据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介绍。

  “蛟龙号即将执行第四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将在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开展调查研究。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目前尚无任务安排。”据于主任透露,此后,潜水器将转入技术升级阶段,升级后的潜水器将搭乘新的支持母船,以期在今后业务化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预计2019年,“龙家族”的成员们将实现同时搭载一艘母船出海作业。

  对于“三龙”聚首青岛,于主任表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青岛海洋科技城的地位,提高青岛市在深海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的技术支撑水平,促进深海尖端科研成果的产出。可以形成辐射作用,带动深海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对于青岛市集聚高端人才和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对于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和蓝色硅谷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链接 今天蛟龙号将向 西北印度洋进发

  2月6日,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将再度从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启航。按照本航次的总体计划安排,将有全国20多家单位150多名队员参加。本航次分三个航段,将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区、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开展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调查,执行时间为2017年2月6日至6月9日,共计124天。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区开展下潜作业。“第一航段我们要去位于西北印度洋的洋中脊,国际上曾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过调查,但一直未发现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我国从2012年开始对这条洋中脊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这条洋中脊的地形、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有了相关了解,发现了4处多金属硫化物矿点。但过去的调查都是纯平台勘测,我们知道地下有矿产资源,但并不清楚它的具体样貌、情况。”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副所长颜开表示,本次作业蛟龙号将直接潜入海底进行观测、取样,为未来我国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选取和申请提供支撑。

  本航次不仅将开展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蛟龙号开放共享的应用机制,推动蛟龙号未来的业务化运行进程,航次还支撑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超深渊生物群落及其与关键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和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项目,进一步扩大航次任务来源。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蛟龙号航次相比,本航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任务更加多元化;二是本航次是海上连续作业时间最长、调查区跨度最大的一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也是迄今潜次任务安排最多的一个航次,设计潜次任务达到31次,其中包含7个水深在6000米以上大深度潜次;三是本航次除完成科学调查任务外,还需进一步提高蛟龙号作业效能,完善蛟龙号的应用管理机制,锤炼蛟龙号海上作业及维护保障技术队伍,为业务化应用做好充分准备。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