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找准阵地才是硬道理 公信力无可取代

2017-03-23 06:21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景毅 葛欣鹏实习生 丁世娟

  “扫一扫”时代,二维码是万物的入口,因为好奇心引起的一次扫描,用户迅速从线下导流至线上,让商家获取了用户关注,获得了持续将这些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的机会。

  对于商家来说,二维码推广是一个关于投入产出比的计算,直观地说是两个字:值吗?而对于用户来说,扫码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考虑。事实证明,不管你站在哪一方,扫描二维码,找准阵地才是硬道理。

  

视觉中国供图



  烧钱之后的沉寂

  提起二维码,与另外两个词语密不可分:程序、地推。2015年,北京望京的“扫码一条街”,短短100米,散布着近30个地推点,只要路人扫码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程序就可以获得各式礼物。

  美团、携程、滴滴、饿了么等各类程序的推广中,二维码和地推铁军都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美团2万名员工中,一度有1万是地推人员”。

  “就是简单粗暴”,青岛科技大学李申(化名)深有体会,大学创业的他带领着一批推广大军,各种品牌商找过来请他们帮忙做推广,每成功下载一位可获得3至5元不等的报酬,“最狠的像校园贷款类APP成功一单能给到十几块”。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写字楼、单元楼他们逢楼就塞,路口、商店遇人就给,后来发现这种缺乏刺激的方式效果很差。李申开始更新思路,让地推员穿上cosplay服装,二维码就贴在胸前或臀部,还请来了学校舞蹈社团的同学帮忙造势,“做得好的一天赚个200元不成问题”。

  但更多的地推员只管速度、不求效果,李申曾经观察过,“依靠礼品等增加下载量,在刚开始还是可观的,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地推团队推广期间下载或者关注的客户后来都卸载了,留存率非常低”。

  草料二维码设计创始人老蒋也告诉记者,之前有公司在全国范围大力投入搞活动,要求实现200万下载量,“结果我们cdn、负载均衡等搞了好久,最后实际扫码数据简直是打脸”,面对无处不在的地推大军,传单、礼物和扫码正在被逐渐免疫。

  尤其是当诈骗类二维码和刷量的事件出现以后,推广团队的生意更难做了。在李申团队推广的二维码中,一些校园贷款APP事后被证明是骗钱的“毒品”,还款时被告知要付几万元,“作为地推团队我们基本不会判断或甄别对方的身份,只有给钱就做,不靠谱的程序推广多了,大家对扫码的信任度就会降低”,李申坦言。

  而找不到下载群体的地推员为了赚钱,开始使用刷榜的方式制作虚拟下载量,一台电脑上装几十个虚拟机,花60元钱就可以下载一万个,如此一来商家的信任度也降低了,他们发现烧钱之后的效果远不如自己的期待。

  “现在除了开学季和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日,很少看见地推人员请你扫码了”,李申说。

  更多的事件说明,大家对地推扫码方式的包容度在降低。前几天“北京地铁推搡事件”喧嚣不止,地铁上张先生“两次摆手拒绝”两位女士对他提出扫描手机二维码下载产品的要求,随后对地推员有辱骂、推搡等行为,引来了热议。网友评论中有人表示理解,“40分钟内能碰到6拨要求扫码的地推员,实在太烦了,他们其实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公共秩序”。

  二维码登上总理报告后

  “大家不是对二维码技术不信任,而是对二维码出现的地方不信任。”李申说。

  二维码登上今年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最佳例证。在3月5日上午所有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向端坐在人民大会堂一楼的近3000名人民代表发起了明确的邀请:请扫二维码。

  一个二维码史无前例地印在这份32页报告的首页。里面存储着用流行的东泰图形技术制作的动画图表,用以解释上一年度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二维码里的信息涉及国务院十几个部门。为了确保准确,每一幅图解、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这些部门的确认。最后,在二维码印到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对它进行了严格核对——就像审核任何一份国务院公文一样。

  正是这样的严谨、权威,才让二维码在今年两会期间大放异彩,点赞声响遍海内外。

  在总理的带动下,如今各级政府机关、职能机构在发布相关信息时,都开始尝试在公文中添加二维码,将原本平面化的白纸黑字转化成立体的互联网视界。

  不仅是政府公文,商业机构也开始把二维码与权威渠道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前,人民日报的一次“大胆”之举就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国内一手机厂商“承包”了《人民日报》的4个版面,其中3个广告版整版只有一个二维码,而文案版也只有一句话,成功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本报也曾以类似方式展示过合作商家二维码,尽管视觉上看起来似乎有些“浪费”版面,但正是这种醒目的方式一下激起了手机族的扫码兴趣,一个二维码就胜过了千言万语。

  从后续的实际效应来说,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当它成为一个流量入口后,因为好奇心引起的一次扫描关注,就让商家、信息发布者获取了用户数据,获得了和用户持续沟通的机会,获得了持续将这些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的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权威渠道印出来的白纸黑字更可信,而二维码又能很好地实现线下线上连接互通。”从事广告公关业务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在这个人人互联的时代,一些互联网商家将主流媒体作为投放渠道,二维码的确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最佳工具,“通过用户信任的线下渠道,以当下手机族最喜欢的方式,将他们引流到线上。”

  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说:“二维码将成线上线下关键入口。”二维码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工具,当它和移动互联网天然无缝结合后,它的巨大力量并非来自其规模,更来自其自我增强的天性。传统媒体上的二维码投放会成为一种必要逻辑,并将和广告主的关键商业流程完全结合,此时的二维码将成为广告投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管的渠道更让人放心”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建议,应将二维码监管列入网络安全法,以此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刘庆峰关注到二维码应纳入监管并不是偶然现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维码对于消费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入口,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承载平台,是整个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被不法分子大肆利用,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很多人不敢轻易扫二维码,危害很大。

  “当前用二维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呈日益猖獗的态势,目前有23%的手机木马及恶意广告插件,都是通过伪装成二维码的形式传播,不但导致消费者损失钱财,还为未来二维码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蒙上了阴影。”刘庆峰说。

  刘庆峰建议,首先我国应明确二维码使用的法律属性,在《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一章中新增“二维码使用条例”,并以法律形式出台二维码使用规范。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二维码基础信息系统,对发布的二维码进行检测、审查、过滤,建立二维码中心数据库,将所有二维码数据统一存放于中心数据库,形成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以及预警系统。

  其次,应实行“二维码”登记管理、发布实名机制,加强二维码使用监管,加大对二维码侵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说,二维码安全与公众息息相关,但他也承认,目前我国二维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亟待管理规范化引导。

  在产业还不成型、监管尚未到位的情况下,面对海量的二维码发布需求,更能够承担风险的权威渠道就成了二维码发展的最佳阵地。

  草料二维码设计创始人老蒋做过一个粗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共场所掏出手机对着广告扫,在大多数人认为是很招人白眼的行为,桌角、卡片、杂志上的扫描率明显大幅高于广告,出现在报刊等更权威位置的二维码更让扫码人无后顾之忧”,在老蒋看来,这不难解释,“在大家普遍的评价体系里,有人管的渠道更让人放心,大家更愿意去扫码”。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