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布局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网络体系,设立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等区域机构。同时特聘十位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护咨询专家”,集合文物保护修复力量。记者24日从山东博物馆举行的《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上获悉上述消息。
图为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为专家颁发聘书。曾洁 摄
山东省文物保护协会、山东省文物局当天聘任了十位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护咨询专家”,他们将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为专家颁发聘书。还有51名在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被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
图为《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上,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展示文物修复技艺。 曾洁 摄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表示,山东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但文物保护工作基础薄弱,文物修复人才严重不足,山东省内国有文博单位有192名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技术能力亟待加强,工作体系亟待完善。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曲阜、鲁西、鲁东南三个区域中心,以及沂源、定陶、黄岛、平度、临沂、诸城等六个文物修复工作站等机构当天也举行了授牌仪式。
据周晓波介绍,此次授牌仪式标志着山东初步形成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为龙头,半岛科研基地为依托,区域中心为骨干,重点区县工作站为支撑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网络体系。
《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当天在山东博物馆举行。记者看到,展厅里陈列着用于文物修复的简易刀具,以及微型喷砂机、微型打磨机等现代科技仪器,展示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进步。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还在隔离间向观众揭秘清除商代青铜尊、固定明代绸缎等文物保护修复技艺。
刚被聘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护咨询专家”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吴来明告诉记者,起初人们只能通过肉眼来辨识文物的病害,如今借助科学的检测分析,许多肉眼看不到病害得以及时遏制,为考古获取重要信息争取了充分的条件。
吴来明还说,培养一个优秀的文物修复师大约需要8年的漫长时间,而且当前文物修复与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该领域急需精通传统修护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据悉,文物大省山东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和修复。2011-2015年期间,该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宣告成立,保护修复文物3万余件。
记者 曾洁 郝学娟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