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金惠
在郑州交警一大队辖区,非机动车及行人可要注意了,今后再有交通违法行为,交警会"罚"你在其大队微信公众号上答题,并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文明出行的倡议。据悉,这是郑州交警一大队在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治理中的创新举措之一。(4月12日新华网) 从最简单粗暴的电子屏视频曝光,到充当交通劝导员,再到如今的微信答题上传朋友圈,为了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交警部门近年来着实下了不少功夫,不断进行手段上的创新。相比于简单的罚款和批评教育,在手机上答题的方式让违法者减轻了抵触情绪,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真正能够起到学习交通知识的作用,值得点赞。
微信答题并做出承诺,与其说是一种处罚,不如说是一种学习和反省的过程。乱穿马路并非都是主观故意,有时确实是出于对交通法规的不了解。郑州交警一大队二中队队长王盈就表示,“我们在日常执法中发现,有不少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对基本交通安全知识不了解,甚至连非机动车左转弯需要等两次红灯这样的常识都不懂。”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罚款、说教表面上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并没有让违法者真正学会“如何过马路”。
相比之下,微信答题就是一个变处罚为学习的过程。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学习答卷页面,马上就可以答题,而且还可以随时收到交管部门推送的各种交通安全知识。交管部门利用社交平台开辟新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其实就是交通执法方式的与时俱进。而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也给了其他地方的交管部门一个提醒,在处理轻微交通违法这件事上,完全可以采取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不生硬、更灵活,只要把握好方式和分寸,就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减少警民之间的分歧。
借助互联网创新执法形式,郑州交警的做法应该得到鼓励,也值得举一反三,探索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中国式过马路”被诟病了多年,交警部门也治理了多年,然而直到今天并无太大改观,各地交管部门应该探索更多的办法,让“集体不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变成“集体自觉”,让交规常识深入人心。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