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近日,市南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电话诈骗的案子。电话诈骗团伙打着某著名保健品的旗号,通过电话推销一款保健品基金,只要投资,不仅能获得免费的保健品,还有搞得利息。通过这种方式,该诈骗团伙竟先后骗取了青岛一位老太数百万元。
皮包公司无资质,电话售卖劣质保健品
据办案检察官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刘同(化名)伙同几位朋友在吉林白城市成立一个诈骗公司,招聘犯罪嫌疑人魏刚(化名)、陈欣(化名)、王晓琪(化名)、陈云(化名)等数人专职负责电话推销保健品,打着北京某著名保健品的旗号,大肆宣传售卖。
上述几人每日用公司提供的北京号码的座机和客户电话号码,随机拨打推销。从北上广到青岛,客户的电话遍布各个省市。而该公司所售卖的保健品均为劣质产品,经查,该公司也无任何营业资质。
诈骗方式新升级,售卖产品变集资
仅仅靠售卖劣质保健品已经不能满足该诈骗公司日益膨胀的贪婪欲望,于是该诈骗公司在原本“售卖假保健品”这一项单一业务基础上,又开辟了另一业务——向客户推销“健康益基金”,让客户在该公司投资,便可得到免费的保健品以及每月的高额基金利息,而宣传成功的话务员,均可以从客户投资的基金中拿到高额提成。
自此,诈骗公司有了质的飞越,几位电话推销员均收到了上层发来的一张“话术”,“话术”上详细的列举了如何推销、如何应答客户各类问题。小小一张白纸,竟载满了贪欲与丑恶,让栽倒在此的被骗人前赴后继,只为每月的那点利息。
N个“王小倩”,一人同时分饰多角
从被骗人处了解到,每次对她打电话推销保健品和投资业务的东北口音的女人叫“王小倩”,可该诈骗公司竟无一人叫此名。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侦查中,公安机关了解到,该公司的业务员在打电话实施诈骗行为时会用到假名字,三五个女业务员轮番电话攻势,每个人竟然都叫“王小倩”!同时,犯罪嫌疑人魏刚还自称,曾购买过北京号码的电话卡,冒充该公司董事长、董事长助理。一人分饰多角,将被骗人玩转在股掌之间,如此“煞费苦心”,只为挖个陷阱圈住被骗人手中的人民币。
团伙诈骗单独行动,调查还需调查费用
话务员的底薪与每日被骗人的汇款数额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天壤之别的数字,每一个小数点前的零都成了犯罪之路的邪恶召唤。于是话务员从诈骗公司的员工延伸成了独立的诈骗犯罪,每个人在客户准备汇款的时候均提供了个人的银行账户,而毫不费力得来的“投资基金”也被实施诈骗的话务员肆意挥霍了。
收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回本金的被骗人终于无法坐视不理,打电话回去要求退款,而这样急迫的心情又成为了别人违法犯罪的沃土。
诈骗团伙中的话务员陈欣灵机一动,谎称自己为公司调查小组的调查人员,正在对“王小倩”进行调查,怀疑“王小倩”私扣公司的“健康益基金”,然而调查需要相应调查费用和手续费用,该费用需要被骗人自行支付。早已经失去理智急于追回本金的八旬老太毫不犹豫的将“调查费”打去别人的账户,于是又为该诈骗团伙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数额。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过程中。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