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近日半岛记者采访获悉,2016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据悉,2016年,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98.5%的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污染较重的第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约占青岛市近岸海域面积的0.6%,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东北部、北部和丁字湾,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青岛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富营养化覆盖比例为1.1%,其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海域面积占0.02%,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东北部;青岛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海洋生物群落结构保持稳定。
2016年,青岛市开展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共完成全市海域367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取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3.4万余组。海洋环境监测主要项目主要有水质(pH、溶解氧等)、沉积物质量(有机碳、硫化物等)、生物质量(石油烃、总汞等)、生物多样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根据公报,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呈持续向好趋势。与过去五年平均值相比,2016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所占比例升高了0.6%,第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海域所占比例多年来保持稳定。
近六年监测结果显示,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
2016年,青岛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富营养化覆盖比例为1.1%。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发生富营养化的海域面积分别为252平方公里、68平方公里、60平方公里、145平方公里,分别占青岛市近岸海域面积的2.1%、0.6%、0.5%、1.2%;重度富营养化的海域面积占青岛市近岸海域面积的0.02%,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东北部。
2016年,青岛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除部分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类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监测站位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石油类超标站位位于胶州湾东部娄山河口和唐岛湾东部近岸海域,含量分别为 527mg/kg 和 1 400mg/kg。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在鳌山湾有所升高,在海西湾-前湾海域及崂山近岸海域基本持平,在其它海域有所降低。
2016年5月和8月,在青岛市近岸海域设置40个站位,开展了2个航次的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监测。近五年监测结果显示,青岛市近岸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海洋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包括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2016年夏季,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达到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海域面积为12159平方公里,占青岛市近岸海域面积的99.7%;未达标海域面积为41平方公里,占0.3%。未达标的区域主要为位于胶州湾东北部的青岛白沙河工业与城镇用海区、胶州湾东北部特殊利用区,胶州湾东部的海泊河口特殊利用区,以及胶州湾西北部的大沽河口附近海域。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水质标准啥样?
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海洋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五类:一类水质: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二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水浴场、水产养殖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三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海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四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放作业区。
劣四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