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营改增一周年:一般纳税人少缴31.42亿元

2017-05-27 09: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这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一年来,青岛国税人发扬“知难而进、追求卓越、坚守使命”的营改增精神,用使命与担当努力创出了青岛标准、形成青岛经验、改出青岛样板。

  为企业减税降负,送去“真金白银”

  营改增,让青岛一大批企业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为减税降负扎扎实实趟出新路。对于海尔这样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来说,营改增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大。海尔集团的产业链涉及家电、通讯、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营改增后,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被打通,消除了集团的重复纳税问题,从整体上降低了集团的税负。”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表示。营改增之后,海尔房地产被纳入受益范围,去年下半年开工的房地产新项目,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及扣除土地成本,增值税税负下降了0.7%。

  青岛全市试点一般纳税人因税制优化累计减税31.42亿元;试点小规模纳税人因税率调整以及销售额按不含税计算等原因,税负全面下降,累计减税3.73亿元,减税幅度近26%;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进项抵扣内容增加,直接享受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优惠,成为营改增的“净受益者”。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增加抵扣实现减税25.59亿元。

  税改保证税收,税收托起财政。2016年,青岛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0亿元,市财政优先保障改善民生,优化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其中,社保、教育、卫生、三农等民生支出达到9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青岛市出台《关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同时整合推出其他促发展政策,形成50多项政策“大礼包”,为企业和社会减免税收14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涌出“源头活水”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市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主要为全球橡胶轮胎生产企业提供各种管件装备和应用软件,其销售收入在橡胶机械行业位居世界第一。“我们公司主营产品是高附加值的软件产品,相对应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营改增前,科研人员的培训费用、出差住宿等取得的费用不能抵扣,导致企业增值税税负很高。2016年营改增后,打通了上下游抵扣环节,原增值税税负由12.83%降低到8.74%,少缴税款680万元,企业利润有所增加。”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袁仲雪介绍,“税负实实在在下降了,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专注于研发,有助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以企业的产业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营改增从制度上消除了重复征税,细化了产业分工,促进了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4月,青岛市共计新增现代服务业试点纳税人7.68万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5479.61亿元,同比增长9.2%,远高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占青岛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741户企业实现出口服务,享受免抵退税额4301万元

  在减负政策的激励下,青岛一大批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快速崛起,一批企业实现了业务的主辅分离,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以互联网服装定制闻名的青岛红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红领公司财务总监吕显洲介绍,未实行营改增前,服务业实行营业税,受票方不能抵扣。营改增后,服务业税率为6%,于是公司就将改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点论数据工程(SDE)业务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凯瑞创智互联网科技公司,这样母公司和被改造企业接受凯瑞公司的服务都可以抵扣进项税。   凯瑞公司在独立运作的一年里,已经和从事服饰、化妆品、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产品的60多家企业签约,全部改造完成后可给凯瑞带来大约6亿元收入。目前,青岛市已有近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辅分离,分离出上千家现代服务型企业,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

  营改增也大大提升了岛城对外贸易活力。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青岛市已有3741户企业实现出口服务,享受免抵退税额4301万元;366户企业享受跨境服务免税,免税销售额达36.69亿元。

  回顾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来的工作,青岛市国税局局长冯光泽信心满满:“过去的一年,改革效应已超过预期,有力推动了青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不断增强纳税人获得感,持续释放营改增改革红利,为青岛经济腾飞‘蓄能’。”

  延伸:

  多措并举打赢攻坚战,拿下“难关险隘”


  面对“制度设计难、征管准备难、纳税人适应难”等税制改革多重难题,青岛国税人以舍我其谁的改革精神,科学谋划,大胆探索,精准发力,创造性地推进各环节改革任务落地。

  创建发票管理新模式,提升便捷办税新体验。“网上申请,邮递派送,没想到网上预约后不到3个小时我们就收到了发票,省去了出门奔波、排队叫号的时间,我为国税局这项业务点个赞。” 1400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EMS顺利到达青岛海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手中时,财务经理曲静高兴地说。

  面对发票领用、发票代开等工作量激增的现状,青岛市国税局依托“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推出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等发票的网上领用。纳税人可以选择邮政速递和发票自取箱自取方式,实现便捷的发票领取。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办税厅或手机“税税通”APP提出代开发票申请,网上扣缴税款后即可通过邮寄或上门自取方式取得发票。同时,青岛国税大胆创新申报辅导方式,推出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表导航”。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增值税纳税申报模拟环境”,进一步提高纳税人填报申报表的熟练度和准确度,切实减轻纳税人填表负担。

  盯紧税负变化,创建行业管理新机制,锻造监控管理新手段。建立了多部门协调配合、市局基层局双向联动机制,依托总局税负分析平台和我局大数据应用平台后台数据库,定期发布申报进度数据和疑点数据。

  “我们是建筑企业,一份总分包合同就得几千页,有些合同以前在地税代开发票时已经录入电子影像系统,现在去国税代开发票的时候就不用再重复提供合同复印件了,省了我们不少时间和成本。”青岛文泰建筑公司会计孙慧对国地税电子档案共享机制赞不绝口。

  为实现纸质档案的影像化管理,减少纳税人资料报送及资料信息化共享需要,青岛市国地税局依托条形码、高拍仪、高速扫描仪等科技手段,把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档案,一次采集多次利用,提高征管效率。2015年以来全市国地税系统共采集电子影像100万户次,电子影像档案份数1000余万份,减少纳税人报送资料7余万份。“我们将采集到的电子档案与相关部门实时共享,对加强营改增后行业监管作用明显。”青岛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营改增 纳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