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报道
半岛都市报6月16日讯 16日,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专家评审论证会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经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青岛大学原校长王安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庆杰等11位生态环保领域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现场评审,《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顺利通过。这是青岛首份跨度15年之久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青岛市是国家确定的第三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
资料图片(本图为示意图,具体以有关部门发布文件为准)
记者从评审论证会上获悉,《规划》文本分为总则、环境资源与发展形势、指导思想与原则目标、生态环境管控、环境分区管控、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服务体系完善、重点区域规划指引、规划实施体系构建共10章、24节、76条。提出了城市开发、产业布局和项目准入的硬性底线约束,以划定市级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内容,明确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分区管控要求,优化“三生”空间;提出环境质量改善战略要求;制定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方案,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规划》研究了青岛市环境及经济区位条件,在长周期尺度内分析了青岛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演变历程与形势。提出规划总体目标及2020年、2030年分阶段规划目标,确定生态环境安全、环境资源承载、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公共服务4大领域7方面27项指标,其中16项为底线指标。
与会专家经充分研究论证后认为,《规划》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并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实现有效衔接,在环境空间管控的理念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他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同时,评审专家也对规划文本图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下一步,规划文本图集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批后印发实施。
/ 规划主要内容 /
生态保护红线占比19.4% 《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提出以政策区为核心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首先确定规划区范围为全市陆域和海域空间。陆域范围包含6区4市,陆域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范围为青岛市近岸海域(含胶州湾),海域总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0.84万平方公里。
系统识别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生态敏感区及海陆生态脆弱区,识别了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占比25%的生态空间,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占比19.4%。据专家介绍,《规划》系统划定基于多要素的生态保护红线,约占青岛陆域国土面积的1/5、近岸海域面积的1/10。
对应的城市生态空间,水环境、大气环境空间均划分为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一般管控区。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为永久保护空间,要求只增不减,禁止开发;二级管控区为缓冲空间,有条件限制开发。未来要将符合条件的二级管控区提升为一级管控区,符合条件的其他区域纳入二级管控区,不断提升青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
构建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规划》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畅通海陆风交换,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
一湾是指胶州湾,将保持胶州湾北岸大沽河河道、白沙河河道、红岛至棘洪滩水库、前海一线经青银高速至崂山水库西侧四条通风廊道。两翼是指蓝色硅谷和西海岸新区,其中蓝色硅谷包括鳌山湾温泉河和大任河入海口沿河道至河流上游、S215穿越崂山段两条通风廊道,西海岸新区包括灵山湾小珠山南麓至风河入海口,铁山水库沿铁镢山东侧至古镇口和董家口两条通风廊道。
11764个公里网格管控 《规划》将青岛市共划分11764个公里网格,按照建立13个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分别将风险源分布、人口分布、生态敏感性分布等进行栅格化,建立风险源空间数据库,识别高风险防控区和中风险防控区,实施重点防控。
实施水、气、土、声环境空间管控。将全市划分为重点管控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管控区三类大气环境管控区。其中,重点管控区包括重点削减区、严控新增区和聚集敏感区,总面积2661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3.6%;核心保护区指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7%。
将43个流域划分为220个控制单元,归并为水源保护控制区、水源涵养控制区、工业生活控制区和农业面源控制区4类。
打造两大类型清水通道 “清水通道”是《规划》中仅次于“生态红线”的第二大关键词,《规划》指出,要构建“河流、干渠、水库”清水通道体系,保持重要水源输送功能,维护优良水体,打造宜居水景观,保护水生态系统。具体来说,清水通道共2大类型,其中,饮用水源型清水通道包括大沽河、小沽河等25条河流,总长900公里,引黄济青、胶东调水2条干渠,总长100公里,以及35个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景观生态型清水通道包括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娄山河、墨水河等18条河流,总长430公里。
《规划》制定了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战略。实施海湾、海岛、海岸线分类管控,将全市49个海湾分为14个生态安全保障类、13个生态功能恢复类和22个生态功能维护类三类;67个海岛分为22个重点保护类、32个限制利用类和11个开发主导类;全域的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受损岸线和无序开发岸线三类。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