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实践:借助外脑 把科研实验室搬到枣庄来

2017-07-13 10:07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记者来到滕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基地,采访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见到了北航的陈志同教授。他所在的课题组在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上实现突破,他们与当地一家机床公司合作,研制出4轴联动和5轴联动的4阵列叶片磨削抛光机床,加工效率和精度远高于进口机床,这让枣庄机床跻身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研究方阵。  

  这是枣庄借助外脑,深化产学研合作,力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枣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门类比较齐全。但是传统包袱太重,转型发展步伐缓慢。市委书记李同道认为,要想迎头赶上,只有华山一条路,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足够的定力和韧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技改造提升旧动能,寻求发掘新动能,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打造枣庄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要招商引资,更要招才引智

  枣庄虽有“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的称号,但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为此,枣庄市委、市政府积极发现和寻求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然而,枣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少,人才匮乏、平台缺失,咋办?要招商引资,更要招才引智。枣庄积极推进同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让他们把实验室搬到枣庄来。厚实的工业基础、双赢发展的诚心、舍得投入的气度、综合交通的优势,枣庄产学研合作平台发展进入新阶段。

  市经信委主任王广部告诉记者,产学研合作要有的放矢,必须立足枣庄产业实际。枣庄盘点全市工业底子,聘请行业专家,编制“265”产业转型升级5年规划,就是打造化工、装备制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建材、造纸等6个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5个战略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12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包装策划了283个具体项目,指出了存在的技术短板,指明了引智方向。  

  除了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外,去年1月,枣庄还与浙江大学签约,共建山东工业研究院。在今后4年的时间里,浙大将选派100余名博士以上专家教授,围绕枣庄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开展技术研究。

  为此,市长李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他对记者说,枣庄作为老工业基地,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始终是发展的本钱,要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 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发展牵线搭桥、提供载体。

  记者看到,浙大山东工研院位于鲁南互联网小镇,离京沪高铁枣庄站仅一步之遥,工研院建设顺利,即将投入使用。  

  此外,枣庄还与清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省科学院等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九成规模工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枣庄制订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探索各种产学研合作形式和途径。据统计,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开展了产学研合作,586家企业与全国5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长江学者”等高层次创新人才59名,建成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工作站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技术联合研发中心3个。  

  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威达重工与广州数控、省科学院计算中心联合研发成功“立式加工中心批量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应用工程”,列入国家工信部科技重大专项,从此中国的数控机床不再使用“外国脑”;联润新材料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合作,研发出超细旦莫代尔180支纱线生产技术,1000米纱线只有3克重,国际领先;益康医药与山大、中国药科大学等合作,开发新药62项,利巴韦林晶A型标准物质为我国首个药物晶型标准物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验室建在了车间里,产学研合作成果更便捷地转化成生产力。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投入完成438.7亿元,增长17.6%,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同比也提高了2.79个百分点。  

  今年3月2日,枣庄市出台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9条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提升30家产学研合作平台,新建30家高层次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8%。

  科技引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初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1.5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润47.30亿元,同比增长36.3%,增幅居全省第5位;实现利税81.01亿元,同比增长22.0%,增幅居全省第6位。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