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报道
半岛都市报7月16日讯 7月10日,“科学号”科考船离青赴南海执行综合调查任务,将对中科院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探测设备进行可靠性验证。16日,陆续有好消息从“科学号”传回,在预定海域,科考队员已成功完成了6套“海翼”水下滑翔机布放、一次海洋生物光学剖面测量系统、两次CTD作业任务,科考任务进展顺利。
科考队员布放“海翼”入水。(图均由科考队员提供)
“科学号”本航次科考执行的是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WPOS)2017年南海综合调查任务。本航次分为两个阶段,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将对中科院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探测设备进行可靠性验证。这也是国内首次使用多台/套系列深海探测设备开展多平台协同、综合立体观测,以新的技术手段与观测作业模式服务海洋科学研究。
16日,记者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科学号”近日到达预定海域,开始了科考调查任务,对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探测设备进行布放,已陆续传回一些好消息。13日中午,科考人员在预定海域顶着烈日,首次布放了“海翼”水下滑翔机。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滑翔机航次负责人黄琰表示,“海翼”系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滑翔机,续航时间长,能够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海洋水体参数进行观测并实现远程监控。依托“科学”号平台,本航次将实现水下滑翔机从工程样机向产品化应用迈进。
14日,“科学号”上负责操控万米温盐深剖面探测系统绞车的工程师发现,CTD(温盐深仪)框体上多搭载了三套带着橘红色软管的设备。常有设备免费搭乘“科学号”CTD下海探秘,这次的乘客来自何方?中科院海洋所陈永华副研究员介绍,这次搭载在CTD上的三台设备是中科院海洋所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深海海水采样及分级过滤系统,其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同等先进水平。依托“科学号”平台,本航次将分别在不同深度海域开展高通量深海海水采样及分级过滤系统海上试验,并为相关课题获取样品和数据。
搭载高通量深海海水采样及分级过滤系统的CTD准备下水。
“科学号”到达混合潜标布放站点后,科考队员利用船载全海深多波束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潜标具体布放坐标,并利用船载CTD搭载潜标释放器进行测试。记者了解到,本航次科考至今,科考队员已成功完成了6套“海翼”水下滑翔机布放、一次海洋生物光学剖面测量系统、两次CTD作业任务。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