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艳丽
打开微信群,传达上级通知、汇报工作进度已经成了青岛某区市科级干部李宣的日常工作之一。上周五,他到威海出差,临时接到通知需要提交一份推荐材料。他在第一时间就把通知转到单位的3个微信工作群里。很快,下属们就把材料整理好了,“工作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利用微信群办公,已经成为当前公务员工作的新常态。经过历时3个月的调研,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讲师黄佳圳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发现,92.44%的公务员都有微信工作群。那么,公务员的微信群长啥样?能发挥啥作用?
哈尔滨路社区组建的邻里群,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即墨田横镇北芦村的微信群,比村里的大喇叭好使。
■一个管理学学者的调研
92.44%的公务员
所在单位有工作群 在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微信群聊天记录数据分析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讲师黄佳圳得出结论:“微信已成为公务员日常工作中必然使用的通讯工具。”
2016年6月,黄佳圳在某省地级市Z市调研期间观察到,微信成为该市人民政府系统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的工作习惯。他从Z市政府公务员名册随机选择10个职能部门,在选中的职能部门中随机选择1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问卷185份,有效问卷172份,覆盖Z市36个政府职能部门中的21个;男性92名,女性80名。其中,年龄集中于40岁以下:22至30岁年龄段共49人,31至40岁年龄段共123人;行政职务(级别)分布:科员37人,副主任科员61人,副科长12人,主任科员24人,科长25人,副处长6人,处长7人。
结果显示,在收回的172份有效问卷对象中,159人(92.44%)表示所在单位建立了机构群,其中,单位成员入群比例90%以上的占87.42%。
“加(单位)群是肯定的,大家庭的感觉嘛,你可以不发言,但进群是必须的。领导都在里面,你不进去合适吗?有些领导喜欢在群里面发通知,你没看到怎么办?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大家都加你不加,显得很不和谐,对吧?工作群就更不用说了,有时候我都是先被莫名其妙拉进一个工作群后,才接到通知说要开会布置个事情的。一旦发现你被拉进了某一个工作群,你就知道肯定又是领导布置新工作了,现在也习惯了。”在进行深度访谈时,该市教育局一位副主任科员告诉黄佳圳。
该市发改局的一位处长则表示:“大家私底下都有微信群啊,家里人的,同学朋友的,自然会想到那我们处也建一个吧。现在有一些学习材料、宣传内容我也会往群里面发,大家每天都用微信,又是自己单位的群,肯定会留意的。还有一个情况也比较普遍,就是讨论、协调事情,或者作为主办单位,要和承办、协办方面联系,也会用到微信拉个群。我一般会让联络人建群,大家都在里面发言比电话协调好,有文字记录。政府工作经常涉及多个部门的,虽然有分管市长牵头,有文件、有会议纪要做依据,但是实际操作过程有大量的协调工作,不可能让领导替你(做),微信群这个方面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前卫”的微信工作群
有的市委书记
亲自担任群主 打开微信群,传达上级通知、汇报工作进度已经成了青岛某区市科级干部李宣的日常工作之一。
上周五,李宣到威海出差,半路上临时接到通知需要提交一份推荐材料。他在第一时间就把通知转到3个微信工作群里。很快,下属们把相关材料发到了他的微信上。“我稍加整理后赶在下班前把材料报上去了。工作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虽然不是主要的工作途径和渠道,但微信群办公已经成为传统政务工作方式的有益补充。我们的上级领导也有微信群。”李宣说。
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宣教科工作人员郭显海加入的微信工作群超过20个。“街道8个社区建起了‘和谐邻里微信群’,我都在其中。另外还有区里、街道里涉及党建、宣传等具体工作的微信群。”
近两年来,各地党政机关组建微信工作群、进行微信办公的实例越来越多。一些省市领导曾公开鼓励使用微信群,有的还亲自张罗组建微信群。
今年6月,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调研时表示,要开动脑筋,创新模式,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可以通过建微信群等方式,让大家及时了解有关要求、交流学习心得、谈谈困难问题。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是3个微信群的群主。这3个群分别是“区委书记、区长功能区”微信群、市委常委微信群,以及市委常委加副市长加人大政协的微信群。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俊卿是位“资深网民”。2016年,在担任上饶市委书记期间,陈俊卿建了一个200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微信群,其中市级班子成员联系人100个、处级干部50个、普通干部10个以上。
2014年3月28日,在温州市政府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温州市市长陈金彪不满政府效能低的状况,当场表示要建3个微信群。当晚,温州市府办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开通微信群,通知相关人员加入。3个群加起来共有群成员88名。
在这方面,海南省三亚市的探索更为“前卫”。2015年,三亚在全国首创以微信工作群治理管理城市,以工作年会的形式推动工作微信群建设,288个各级各类工作微信群覆盖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几乎城市全员“指尖办公”。
■微信群能干啥?
有部门将微信群
汇报工作列入考核 那么,微信群到底能有啥用处?
上级开会下通知作出工作部署、下级进行工作情况汇报是微信群常用的一个功能。
例如,针对统计工作时间紧、报表多、不便集中开会的具体情况,从2015年开始,市南区统计局就利用微信群下发局内通知,让全体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局内各项工作要求及政策动态,同时通过每人在微信群内分享优秀文章、新闻及统计相关专业知识,“切实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现在的工作方法就是:大事才请书记、区长来参加,一般的事,副书记、分管领导你回去给书记汇报,不轻易叫他来参加会议,让他有更多精力去抓落实。怎么指导他们工作?我运用微信平台来弥补,用现代化手段非常好,而且很及时。”接受媒体采访时,陈一新表示,他每天都会跟各个群的“群友们”交流。
有的政府部门还专门制定了每日工作微信群汇报制度。今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黄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局室、各部门每个工作日17:00前,以“部门名称+今日工作总结(可配图片)”的形式,在微信群里汇报当天工作内容。
“各局办每日至少在群里发布10条每日所做工作的信息(文字加图片),少一条扣一分。办公室对每日工作汇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对执行不力的部门,依据制度进行处罚。一次不报,办公室点名批评,两次不报主任点名批评,三次不报主任约谈部门主要负责人。”
基层群众参与的微信群,大多是起到回应民意的作用。“社区微信群更多的是在线交流、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拍个照片,第一时间就可以在群里迅速反馈。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政务服务更加透明,很多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郭显海说。
黄佳圳调研中发现,公务员的微信群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所在单位或者部门的“机构群”,还有一类是临时组建的项目群。“机构群在政府工作日常中发挥着情感维系、资讯分享和凝聚力营造的作用。项目群则突破了科层组织结构固有的时空局限,增进了各方行动协同程度。”
“我们市府办专门办会的秘书科涉及大量的会议协调工作。建(微信)群在这个时候就很好用,我们有一个群就是各市属单位办公室负责办会的秘书们组成的,有什么事情在里面沟通,方便很多。特别是各个单位领导的行程是最难协调的,之前一个一个单位打电话去问,效率很低还容易出错,现在都在里面协调了。还有就是会议通知,你发到群里面‘@所有人’就可以了,大家就知道有这个事情,可以根据最后确定下来的时间地点分别通知到位,不用再像以前发OA、发短信”。Z市市府办的一位副主任科员表示。
说到临时组建的项目群,Z市市府办的一位科长表示:“拉群是比较常见的,方便又快捷。我们需要综合协调的事很多,有时候会搭错线。通过微信群一是可以给你分类,一个工作一个群,一目了然;另外,群就是交流意见、资料的地方,效率还特别高。我们前段时间编一本书,就拉了一个群,从定调、选题、搭框架到最后的撰写分工都是在里面协调的,很多写作素材也都发在群里面了,这确实是我们现在OA系统不能实现的东西。市长们都很忙,有时候不知道人在哪里,知道也不能随便打扰,现在如果要批个急件,或者不涉密的文件,可以先拍个图片给领导,说明很急,领导批了我们再补办流程,这个领导们也理解,挺好的。”
■公务员微信群有啥特点?
科级人员的微信群
比处级人员多 公务员用微信群办公又有怎样的特点?
经过对172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黄佳圳发现,不同行政层级在微信群的使用上存在差异。科员一级的工作微信群平均有5.1个,科级领导一级的工作微信群平均有5.4个,处级领导的工作微信群有3.8个。另外,按照工作上每天必定发生联系的微信群数量,科级领导也高于其他两个层级的公务员。在黄佳圳看来,“体现了承上启下的层级位置带来的更多沟通需求。”
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在微信群的名称选择上,机构群的语言风格明显活泼生动,如“秘书一科最无敌”、“团市gogogo”等;项目群则明显严肃简洁,通常采用“某工作小组”、“某专项成员群”、“某丛书编纂小组”等模式。
在成员标签选择上,机构群通常以真实姓名作为群名片,项目群则多采用“单位+姓名”的格式。两类微信群的创建者(群主),均非实际最高领导者,机构群群主多为单位中年轻活跃的公务员,而项目群群主则统一由工作项目主办单位的规定联络人担任。
另外,机构群的发言活跃高峰集中于上班前、午休和下班后至午夜,而项目群则集中于上班时段,两者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峰谷交替情况。前者与通勤和闲暇时间更同步,后者与工作时间更同步。在24小时周期内,机构群的发言时段更长(14.8小时),平均发言间隔为47.3分钟/条;项目群的发言时段更集中(10.3小时),平均发言间隔24.1分钟/条。
在两类微信群中,文本信息占绝对主导,是微信群信息互动的主要载体。与项目群相比,机构群更为活泼,会发布动画表情,也有微信红包记录。项目群的信息类型更加集中于文本信息、语音、图片三个类别,主要服务于工作信息的呈现、交流和共享。
同样是在群里发布的图片,机构群和项目群也不一样。“机构群的图片多为风景、单位活动、旅游生活照片;项目群的图片信息更多为临时报批的文件照片、项目宣传海报、工作地点照片等,两者内容有明显不同,前者代表群成员的分享意愿,后者则是出于工作需要。”
■微信群讲规矩
群里不准发红包
严禁编织“关系网” 与一般的微信群相比,公务员的工作群更讲规矩。
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建群伊始,就立了3条规矩:要讲政治讲大局、不能上传涉及保密的东西、不能对群主进行表扬。
在担任上饶市委书记时,陈俊卿定的群规有“四大规则”,即:使用微信征求意见不要影响工作,以利用碎片时间为主,可随时随地;不发表涉密、不健康内容,不信谣不传谣;转发好文每人每天不超过两篇为宜,应精选,以免影响工作、休息;提意见和建议不限文体、形式,可活泼多样,文字图表均可。
有的地区和部门还专门印发微信群管理办法。今年6月,天津市委组织部制定了《机关党员干部使用微信“十严禁”行为规范》,其中明确提出严禁利用微信群编织“关系网”,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
今年6月20日,南昌市纪委监察局官方微信发布《南昌市纪委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试行)》。这一管理办法是在借鉴《江西省纪委“学思践悟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
南昌市纪委微信工作群包括“方正苑沙龙(一)”、“方正苑沙龙(二)”、“都察院社区”,成员为委局领导、县区、开发区(新区)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组组长和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纪委书记、机关各室主任及有关工作人员。
按照这一办法,群成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得发布和转载违犯党章党规党纪、国家法律法规的错误言论信息和其他不当言论信息,不讨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不传播小道消息或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在群里发微信红包。
另外,南昌市纪委微信工作群要求,“委局领导有明确指示的,责任部门一般应在4小时内回应。”发布信息要正面、务实、有效,不得掺杂负面情绪。“任务反馈要有具体举措,交流回复要有文字内容,有重要信息发布时,群成员尽量少发纯点赞或表情,避免重要信息被淹没。”
有意思的是,南昌市纪委微信工作群还详尽地对群内发布的信息长度进行了规范:“文字应精炼准确,原则上不超过500字,确有需要超出的,提倡转换为链接、文档、图片等形式,避免占用屏幕资源;语音应洪亮清晰,原则上不超过20秒;图片应真实清楚,同一工作内容的原则上不超过3幅;视频应简短流畅,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
■过度依赖不可取
微信群不能走形变味
更不能替代现场办公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吴辉认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定党员干部使用微信的规定,实际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化措施。
半岛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来,由于在微信群内没有守规矩,已经有部分干部被问责。比如,2016年7月,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长美居委副主任、党员邱培楚违反政治纪律、在微信群中发布了有关该市3名党员领导干部被带走调查的虚假信息,后被大量传播,被党内警告。
2016年9月,湖北黄冈市四望镇魏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居某某在该镇政府工作微信群,针对惠民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发表“这些表面文章有什么意义”等言论,被党内警告。
2017年4月,广东省河源市仙塘镇古云村党支部书记李某,因在党支部微信群里给41名党员干部发放数万元微信红包涉嫌拉票贿选,被立案调查。
江苏省泗阳县裴圩镇三和、东南、和平3个村书记被镇纪委“问责”的原因,则是没有按照要求将自己所在位置上传微信工作群。此前,针对部分村书记存在“上午进村”、“下午回城”的“走读”的情况,该镇要求村书记每晚8点在“淮泗名镇、魅力裴圩”微信群上传自己所在位置,利用晚间“走访一批低收入户、化解一批特殊矛盾、整改一批工作问题”。
微信群在工作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黄佳圳的结论是,“机构群”提升了公务员的部门认同,有助于情感资讯分享。“工作项目”微信群提升了跨部门层级的行动协调,降低了工作任务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上级对下级的激励和监督,成为权责再分配的有效机制。
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包括李宣在内的几名公务员都持肯定态度。“某种程度而言,利用新媒体来提高行政效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微信群办公就是将工作实际与新技术发展的有效结合,在节省行政成本之余,还把干部们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结合自己的实践,李宣说。
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都在进行微信办公的尝试。即墨市田横镇北芦村书记于敬武是微信群“北芦一家亲”的群主。这个微信群主要为村民提供村务资讯、惠民政策、活动通知等服务。建群半年多来,已经拥有200多位成员,覆盖村庄农户90%以上。
“村里大多是老人,通过大喇叭或者张贴告示下通知,效果不太好。政府有很多好政策,老百姓却不知道,很可惜。现在把年轻人拉到微信群里,有什么事情在群里一说,时间地点写得很清楚,方便大家伙办事。”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评论指出,微信群等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提升行政效能,不分线上线下,唯有同样对待,才是真正理解了“群众面前无小事”,才能真正体现行政为民的根本内涵。
最近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布的一篇评论提醒,微信工作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推动工作,但绝不能代替现场指导、检查督促和调查研究,“包括微信在内的各种新型通信工具和交流方式,都应发挥其长、用好用足,但过度依赖,实不足取。”(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宣为化名)
制图/徐国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