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变3个!青岛大学多个夏季小学期 为期四周

2017-08-22 06: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暑假里,有些大学生返乡,与父母团聚;有些大学生踏上旅程,四处观光。但8月21日,记者走进青岛大学校园,看到的却是全体师生忙于学习、实践的情景。据了解,青岛大学从今年8月21日开始,正式开启了为期四个周的夏季小学期,打破了往年春秋两学期的传统学制,试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夏季小学期不以上课为目的,而是学生自主选择,通过集中的实践活动和高水平学术报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



  夏季小学期

  为期四周


  8月21日,记者来到青岛大学中心校区,到处都是热闹的学习、实践场面。计算机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学习计算机创新创业实践课,有针对地应对即将到来的计算机竞赛;实训基地里机电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金工实习,用车床加工零件;物理实验室里,研究生正带着本科生一起做实验,一起探讨实验过程及结论……这些都是青岛大学夏季小学期第一天的实践场景。

  在传统观念里,两个学期、两个假期的教学模式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学业生涯。但从今年开始,青岛大学由两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青岛大学教务处处长孔伟金介绍,按照计划,学校大二至大四学生从8月21日至9月17日的四周时间实行“夏季小学期”。大一新生9月6日报到,一直到9月17日将进行入学教育、军训和新生入学测试,这些均属于夏季小学期的计划安排。9月18日,全校学生将一起开始2017年秋季学期学习。

  所谓“三学期制”,就是把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并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各抽出两个周时间组成一个“小学期”。“学校试行‘三学期制’后,每学年春、秋学期分别为18周,夏季小学期为4周。夏季小学期没有上课的压力,学生可自主选择,用于给学生普及通识教育,提供实践机会等,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孔伟金表示。

  “小学期”可以

  集中精力搞科研、竞赛


  “我今天在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做了DAST晶体合成实验,这个合成过程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原来我只能找一个相对空闲的周末来集中做这样的实验。而在夏季小学期当中,没有专业课压力,我可以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来做这些实验。”物理科学学院大三学生黄娅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做科研,9月份还将参加物理创新大赛,但是以往假期由于大家时间、计划不同,她经常一个人泡在实验室里,很多问题都搞不明白,“现在有了夏季小学期,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做实验了。”

  在计算机创新创业实践课上,大二学生马明灿正在电脑前飞快地设计着自己的编程,根据老师的指导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计算机大赛。“与平时学习理论知识不同,这堂课更重于实践,我在上一学期就选了小假期里的这门课,主要为了给自己一段能够集中精力备战竞赛的时间。”

  据介绍,选这门实践课的学生将会在两个周的时间里集中上完64节课,成绩合格者可修得两个学分。

  “前两个周主要安排本科生科技创新竞赛和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没有课程、作业、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科研竞赛当中,发挥夏季小学期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孔伟金说。

  300余场高端报告

  可供学生自由选择


  “不过这些只是夏季小学期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后两周的高端学术报告。”孔伟金说,在小学期后两个周里,学校共为学生安排了300余场高端学术报告,内容涉及科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主讲人有院士、国字号专家、外交部大使、知名老校友、企业家等高层次专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滕冰教授说,夏季小学期前两周集中搞竞赛实践类活动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后两周开展高端学术报告,又可拓展学生视野。“无论是想涉猎新领域的知识,还是想了解主讲人的成长经历,大家从中都会有所收获。”据了解,学生在夏季小学期当中每听完8个报告就会修得1个学分。

  记者采访发现,青岛大学为推进一流本科建设进行了很多实际变革。比如今年青大有54个专业分为18个大类招生,在这种“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可在本科前一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重新选择具体专业。此外,青大还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通识+专业+多元/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8个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

  ■背景

  “三学期制”

  引发教改思考


  据了解,在1985年以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是每学年设置两个学期。这对加强基础、强化专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通行的三学期制相比,这种设置在课程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缺乏弹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与教学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两学期制已经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整体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学期制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实行学期调整,“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四学期制、两学期加暑期课程、两学期加暑期“工作学期”等应运而生。

  最早把“三学期制”引入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他的这一教育创新最早在上海工业大学得到实践。目前,“九校联盟”中已有6所高校实施“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1所实施“四学期制”,39所“985工程”高校中也有20余所已全面实施“三学期制”,许多地方高校也积极投身于“三学期制”改革。“三学期制”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不过具体试行过程中却是各有特色。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