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9月20日电 题:百年招商局的改革实践:以“活”促“合”谋未来
新华社记者 王晓丹
百年风雨,百年蜕变,百年精进。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制银行;而今的招商局集团已发展成一家总部位于香港,业务包括交通、金融、地产等产业的跨国公司。
“革新,才有未来。”招商局集团主要负责人这样说。招商局集团以市场化为核心深化改革,通过“活”的体制机制模式,整合内外资源,与社会资本和各利益相关方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2016年的招商局集团,拥有总资产6.81万亿元,营收同比增长78%。
“活机制”才有未来
“失败了,与公司共同承担责任;成功了,也会按比例分享收益。”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宏说。
近年,招商局集团为破除传统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坚持进一步市场化探索,“跟投机制”就是集中体现。
今年6月1日,招商局集团所属招商蛇口开始实施项目跟投机制。跟投项目主要为城市公司操盘开发,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的销售型项目,通过旧改、收购等方式获取的项目,如参与跟投,须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公司办公会严格审批。
“对项目成败具有关键影响的核心管理人员须强制跟投,鼓励其他员工自愿跟投,公司也会反向跟投。”王宏认为,让员工利益与项目之间有更为市场化的联系是企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今年7月11日,招商蛇口首个跟投项目——佛山三水建设路项目,提前两天完成跟投认缴工作,标志着跟投工作从方案阶段进入实施阶段。
截至目前,招商局集团已有4个项目完成认购认缴,总跟投人次达237人次,跟投总金额约1300万元,跟投比率为51%。
“充分调动公司上下的积极性,让更多员工用‘事业合伙人’的心态经营项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说。
跟投机制仅是充分市场化的一个方面,招商局集团还在法人治理结构、选人用人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创新转型、国际网络布局等方面持续探索市场化实践。
“市场化,才有未来。”李建红说。
推进混改 实现资本合力
在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招商局集团也注重与其他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
“招商局坚持‘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资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各方资本实现互利共赢。”招商局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熊贤良说。
2015年,招商蛇口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非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市公司同时配套融资引入员工持股计划的首例。
“员工与外部战略投资者按同股同价增资入股,既优化了企业股权结构,又夯实了企业发展基础。”熊贤良表示。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招商局也充分利用外资。据介绍,集团在境外投资的大部分港口项目为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按市场化方式扎根本地开展运营。
在探索新兴产业方面,招商局通过合伙制基金这一混合所有制模式,以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目前,招商局集团拥有控股上市公司11家,参股上市公司36家。截至2016年底,集团95%以上的资产已分布在上市公司,而所属上市公司的利润约占集团的94%。
加快海外布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港口不能只是装装卸卸,航运不能只是进进出出。”李建红说。
位于东非的吉布提,扼守红海入口,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2013年,招商局集团投资吉布提港,之后复制深圳蛇口“前港-中区-后城”的综合开发模式,在吉布提新建现代化港口,投资建设自贸区,并将老港区打造为新的商业中心。
近年来,招商局集团加快海外布局,在“走出去”过程中,依托港口、物流两大基业,带动产业园、海工、金融等业务“雁行出海”,将企业与当地需求有机结合,与当地共同做大“蛋糕”。
“招商局集团以航运和港口起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执行者。”李建红说。
招商局集团加速推动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2016年开通中欧及中亚班列14条线路、400个班列。集团已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49个港口。如投资科伦坡集装箱码头,改变了斯里兰卡不能停靠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历史。
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集团境外企业总资产达到4544亿元、销售收入487亿元、实现利润50多亿元,境外实体企业184家,分布于43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未来,李建红表示:“立足香港、精耕深圳、深耕广东、重返上海、开拓雄安、布局海外……努力将招商局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
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