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儿子当兄弟 老年痴呆成老年致死致残病症

2017-09-20 16:51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9月20日消息  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失智症日,又称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年是第24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个节日旨在唤起全社会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关注,打破公众对疾病诊疗的消极态度与错误认知。随着社会老年化,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讲课不风趣做饭不好吃 原来是患上老年痴呆

  10年前,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门诊郑占杰主任接诊了一位李姓老大爷。这位老大爷其实也不算老,还不到60岁,是个大学老师,还是个市级优秀教师,所教的课程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好评,上课时学生人满为患。但近一年学校发现李老师上课时学生不如原来多了,经了解后,原来李老师讲课不如原来受欢迎了,学生反馈说:“李老师,只讲骨头没有肉”。李老师自己也是有感觉的,比如“思维不如以前那么敏捷,有时到嘴边的话就是说不出来”。李老师的家人也有感觉,原来李老师烧的一手好饭,每当周末儿子、儿媳、孙子回来,李老师总要露一手,孩子们也啧啧称赞,但最近这种称赞逐渐少了,“爸爸做的饭怎么不像原来好吃了?”。儿子心里一咯噔,不会像爷爷那样老年痴呆了吧?原来,李老师的父亲在60多岁时出现了丢三落四的情况,家人没当回事,以为是“老糊涂了”。谁知情况越来越严重,多次出现迷路,有时连朋友也认不出来,才引起家人重视,送到医院,才发现是“老年性痴呆”,不过已到了晚期。没有几年,老人就去世了。李老师的儿子赶快领老人到了医院,经仔细的检查,确认李老师患上了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病),但幸运的是,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错把儿子当兄弟

  老年科郑占杰主任给病人和家属做了详细的介绍,“阿尔茨海默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药物和合适的护理,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发展,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家人对老人病情了解后,取得了老人的配合,立即开始了治疗。每两月,家人就会领着老人去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门诊复诊。医生根据情况给予药物及家人照料技巧的进行细心的指导。10年过去了,老人也快70岁了,老人的病情也比原来严重了,如认错人,“把儿子当弟兄”“把老伴当学生”“说自己只有50多岁”。但家人仍然非常高兴,“10年他才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很知足。唱歌、写字、旅游,这些年他都没耽误”。因为自家老人病了,就格外关注这个疾病,很多老人因这个病没几年就去世了。

  郑占杰主任的话更客观:“我们知道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病),一种缓慢起病、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就是病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但像这位老人患病已过10年,各方面状况相对可以,这得益于家属的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家属的照料,这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我会和家属一直陪伴老人往前走”。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缓慢起病、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变现为近记忆力下降,后期可出现幻觉、妄想、行为怪异、自言自语、脾气大等情况。多起病于65岁以上,个别起病于65岁以前。该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属造成严重的经济及精神压力。所以,“这个疾病是不能根治的,但初期病人治疗价值还是很大的。尤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属的照料负担。”郑占杰讲到。

  识别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郑占杰这样介绍到,对于老年痴呆早期识别,可以归纳为“四不”:一是“记不住事”。 尤其是最近刚发生的事,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饭,刚才做了什么事情,转眼就忘记了;但多年前的事还能想起来,多大年龄结婚,什么时候退休都记得清清楚楚;二是“算不清数”,如买菜算不清账,多给钱或少给钱;三是“认不得路”。独自外出可能回不了家,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四是“说不清话”。一件很简单的事老人啰里啰嗦就是说不明白。这个时期也是最有治疗价值的时期,但很多家属都认为患者是“老糊涂了”,未能及时就诊,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另外,家属照料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进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郑占杰主任建议家属可以掌握以下的技巧,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一是家属要接受这是个病,要理解病人,宽容病人的异常行为。二是“四多”。多回忆,多看老照片、多和老人聊过去高兴的事情;多动手,擦桌子、抹地板、择菜等,患者能做的鼓励多做;多动脑,算数、打扑克;多鼓励,患者做错了,不要指责、训斥,耐心纠正,一旦做的好,要及时鼓励。

  通讯员 齐文博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