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苏丹参加维和任务一年 "蓝盔四勇士"凯旋

2017-10-01 09: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四位队员(左起):卢立军、于海明、谭晓东、周晨阳。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头顶蓝色贝雷帽,肤色稍显黝黑,迈着整齐的步伐,举起右手敬一个标准的军礼,9月30日傍晚,解放军第401医院4名“蓝盔勇士”圆满完成赴南苏丹维和任务,顺利返回青岛。4人分别是放射科副主任技师卢立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海明、五官科医师周晨阳、勤务队上士谭晓东。去年9月底,他们前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到今年9月30日返回青岛,他们圆满完成了整整一年的维和任务,全体队员均获得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食物配给按能量卡路里计算

  9月30日傍晚5时30分左右,解放军第401医院行政楼响起阵阵掌声,卢立军、于海明、周晨阳和谭晓东4人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欢迎仪式现场。手捧鲜花、国旗,迎接他们的是同事、亲人们。

  “爸爸,我是昭宇,我想你!”6岁的小男子汉卢昭宇抱着爸爸卢立军的大腿说。南苏丹经济非常落后,通讯条件也非常差,很难能完整视频聊天,在南苏丹维和的这一年来,卢立军父子俩连打个电话听听彼此的声音都做不到。

  “南苏丹当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中午和下午室外温度甚至能达到50℃,为了防止晒伤,队员们出门都捂得很严实,每天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好几遍。”于海明说。

  医疗队员在当地的生活也很艰苦,住在集装箱改建的活动板房里。“我们在当地的食物配给不是按斤计算的,而是按照能量卡路里计算的,如果你想吃能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一块巧克力,你很可能这顿饭就吃不到主食,甚至会饿肚子。”卢立军告诉记者。

  毕业当年就参加维和

  今年28岁的周晨阳是位五官科医师,去年1月毕业后他来到解放军第401医院工作,去年7月,他得知医院要选派医疗人员到南苏丹参加维和任务时,就积极报了名,“我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有为国争光的理想,参加维和机会难得,而且家人都很支持。”

  周晨阳向记者回忆,在去到南苏丹瓦乌当天下午,大雨造成当地难民营房屋倒塌,顾不上长时间路途跋涉的劳累,他们当即投入进救援之中,为十几位难民做了紧急处理。在南苏丹,周晨阳和同事们的工作主要是为维和部队人员、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提供医疗保障,并为当地难民做义诊等。当地时间今年3月20日,一架小型客机在南苏丹瓦乌机场着陆时坠毁,燃起大火并伴有爆炸,周晨阳和队友紧急前往参与救援,好在事故中虽有多人受伤但无人死亡。

  去年9月底,周晨阳前往南苏丹时,他和女朋友徐晓喆刚确定恋爱关系才一个月。去年9月到今年9月,两人整整一年没有见面。中国和南苏丹时差相差5小时,北京时间早上7点时当地时间是凌晨2点,为和女友能有个“见面”的机会,周晨阳常常这个时间爬起来和女友视频通话,“当地信号太差,有时候视频都接不通,只能发文字。”

  救治难民1000多人次

  “南苏丹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我们工作的维和部队医院在医疗条件上还不如国内一家乡镇医院。”卢立军告诉记者,在南苏丹,维和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除了为维和部队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外,还为当地难民义诊30多次,救治了1000多人次难民。当地居民看到中国医生都竖起大拇指,表达对他们的善意和尊敬。

  于海明是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在当地担任门诊部主任和翻译组组长,工作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前线。于海明告诉记者,当地水痘、疟疾等传染病猖獗,而且缺医少药,医疗队员们竭尽所能去治病救人,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前回到祖国,4位队员心里特别高兴。圆满完成了整整一年的维和任务,4名队员均获得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