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13日消息 随着青岛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青岛教育与世界搭建起越来越多的联通之桥,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成为青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力。
2015年7月,美国教委联合会代表团来访,美国教师与李沧区铜川路小学学生同唱英文歌曲
提高青少年国际理解能力 在国际交流交往中,中外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推介城市文化,交流教育经验,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其中最具普遍影响力的,是中外友好学校之间的长效交流。青岛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264个,人员互访交流频繁,校际交流的形式也逐步从单一的校园参观、座谈交流扩展到文化体验、课堂体验、家庭寄宿、网络课堂等等。
以学校为单位的国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提升了国际理解能力。青岛十五中与法国雷泽圣母高中是多年的友好学校,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学生互访活动。2017年3月,34名法国学生到十五中开展交流,其中5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学活动,学校专门安排了17门中国文化课程,给法国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对学生研学旅行的鼓励,类似的高质量互访活动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常态。部分中小学校通过在国外建立孔子课堂、中外学校互建语言教学中心等新的校际合作形式,进一步深化了中外学校校际间的文化交流。
2017年9月20日,与诺奖得主面对面活动连续第四年在青岛九中举行。图为青岛九中学生与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互动交流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青岛市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青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大批国际人才。目前,青岛高等教育阶段,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5个,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共建创新转化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5所大学合作共建中德双元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项目等都在有序推进。
2016年3月,青岛第十五中学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动
青岛科技大学自1995年始,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成立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2015年10月,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公布的《中国战略》(2015-2020),援引了中德科技学院作为成功范例。2017年,两校牵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青岛高校联盟与德国北威州高校联盟中德合作中心,推动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此外,青岛科技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在泰国共建"中泰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高校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今年已实现了本科招生,为探索“高校+企业+政府”走出去的“青岛模式”提供了范例。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先后签约来青办学,青岛正在依托这些高校开展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
2016年7月,20名青岛高中生赴日本参加“中日小大使”活动
基础教育领域,普通高中共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6个,合作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重点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国外课程和师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也助推了教育改革。青岛九中(青岛外语学校)以“多元发展、文理兼通、外语见长”为办学特色,开设了英语、日语、韩国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7门外语,先后与日本、加拿大、美国合作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7年打磨,学校初步建成了包括英语必修课(含外教课)、6个语种的第二外语选修课程(含外教课)、双语选修课程(数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中西方文化选修课、加拿大BC省高中核心课程(全英语)、美国高中荣誉课程(全英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纽博分校学分课程(全英语)、英语考试能力课程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外语课程体系。在大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中外语言文化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英语与科学科目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中国高中课程和加拿大BC省高中课程、美国高中荣誉课程的相互融合,外方的人生规划课、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化管理模式,也都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教育领域,与国外的合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中外职业教育“3+4”衔接、国外专业课程包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标准、模式与国际衔接,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专门人才。青岛市教育局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是合作伙伴关系,早在1991年,双方合作在平度职教中心开展中德职教“双元制”项目,目前已进入第10个合作阶段。20余年来,中德双方进行了友好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建立起电工、汽修等50余个实训车间和华德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等10个实训基地。学校先后派出100余名专业教师到德国培训,并取得了师傅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德国教研部批准,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启动运行。基地建设以“国际化、现代化和本土化”为目标,以项目工作站为载体,鼓励和支持首批10个项目工作站与德国相关机构就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师资、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项目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中德职教合作的新经验,全面提升中德职教青岛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与德国焊接学会(DVS)开展合作,共同建立国际焊接指导教师、国际焊工培训基地,积极引进德国焊接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取得国际焊工指导教师30多人,并已为中车四方、威奥轨道等企业培训国际焊工1800多人。在西餐、旅游管理、多媒体等专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助力,国际合作所覆盖的专业领域正在迅速扩大。
记者 游潇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