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搭建人才大数据平台 打造技能人才大军

2017-11-03 15:06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1月3日消息 大企业的搬迁让李沧区高技能人才从4000多人一度锐减到500人,转型升级发展的挑战空前。这样的形势下,李沧如何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让技能人才“反哺”产业升级?又如何打造好高层次技能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支撑科技和人才发展战略?近日,记者走近李沧区人社局,这些疑问逐一找到了答案。

  



  效率

  每天产生3名高技能人才


  10月28日下午,在位于李沧区金水路的托普科技创新工场的培训教室里,几十位学员正聚精会神给手中的面团造型,她们正在进行的是高级面点师的培训课。在培训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不一会的工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金鱼饺、梅花饺、荷花酥就呈现在眼前。参加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多半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在职职工,他们均已经考取了中级从业资格证。在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要密集进行十几堂课,还要通过线上课堂巩固温习,确保掌握熟练的面点技能,通过高级职业资格证考试,成为高级技能人才。

  在该课堂上,来自青岛66中的面点师张巧辉学起来得心应手,“我做面点有6年时间了,以前光练出了技术没有考资格证,享受不到很多人才的适用政策,前几年就考出了中级证,再趁热打铁把高级证考出来。”张巧辉说,等考出了高级职业资格证后,她不仅可以得到政府几千元的奖励,工资待遇也会提高,还有很多政策福利也能享受的到,于个人而言益处多多。

  



  记者了解到,作为李沧区人社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高技能人才培训,几天来已有高级面点、茶艺师、评茶师、育婴师、保育师等多个高级技能培训班开班,参与培训的学员超过300人,涉及多个行业。李沧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董敏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指向,正在李沧得到贯彻落实,接下来他们还将陆续举办多个培训班,每年挖掘培育出千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按这样的速率计算,李沧区每天将至少产生3名高技能人才。”董敏说,这个数字和效率,在全市也是个亮点。

  



  创新

  率先打造人才大数据平台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李沧为什么要如此之拼?董敏告诉记者,这是李沧区转型升级发展之需。一方面,随着李沧区人才和科技支撑战略的锐进,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代表的多个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高层次人才高地,相较而言,李沧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则成了不协调的“短板”;另一方面,作为青岛曾经的重工业基地,李沧是岛城“去产能”的重点区域,在青岛市推进的110家搬迁企业中,李沧就占到了55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高技能人才的“断层”,数量从原先的4000多人一度锐减到只有500多人,这让李沧区人社局感到了十足的紧迫感和压力,同时也鞭策着其人才工作的转型和创新。

  为避免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人才“供血不足”,李沧区人社局的人才工作也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开始梳理、摸清李沧区高技能人才的“家底”。那么,如何才能清晰地捕捉各层次、各级别、各领域的人才现状,打造稳固有序的人才梯队?“我们找到了创新的出口。”董敏称,去年11月份,他们在全面掌握李沧产业现状、人才分布和流动情况的基础上,依托人才大数据管理,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人才李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平台上设置了企业、人才数据库,以及汇总查询、政策宣传三大模块,具有信息发布、公共服务、数据管理、政策匹配、智能分析等功能,可以实现对人才类别、人才专业、“4+N”重点行业等信息的精确分析。

  



  “通过平台数据的筛选和整合,可以实现政策条目、企业需求和人才信息的‘智能匹配’。”董敏举例说,一位高技能人才输入个人信息后,可直接看到职称评定、人才公寓、技能比赛、档案管理等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平台“云计算”的数据功能,还可通过用户个人经常浏览的政策类型,定向推送该类别最新政策文件、公告通知等。如今,经过一年时间的运作和更新升级,该平台汇总的人才数量已经过万人。“李沧发展的精髓在于创新,创新的依托在人才,我们借助这个平台来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终得以推动李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董敏说。

  护航

  编制人才培养指南,打造技能人才大军


  有了人才大数据平台的指引和导向,李沧这艘大海里驰行的航船,目标更加清晰,动力也更强劲。记者了解到,借助这一人才大数据平台,李沧区人社局在高技能人才挖掘和培养方面,又辐射延伸出了多个方面的探索。比如,通过走访辖区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全市率先制作了《李沧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南》。李沧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珊珊介绍,该《指南》梳理了10项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15项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梳理了高技能人才网状成长路径,为技能人才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李沧区结合《指南》已推荐申报李沧区首席技师候选人5名,推荐申报青岛市首席技师候选人2名。而自2015年以来,李沧已成功选拔区级首席技师9人,市级首席技师8人,推荐1位高技能人才入选政协委员、李沧劳模。此外,结合技能人才发展和项目需求,李沧已在各重点企业建成了专家工作站60个。

  周珊珊介绍,他们还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成长方案,每年组织企业员工参加技能培训,推荐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并大力培养引进以卓越工程师、“金蓝领”为代表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打造“金蓝领”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护航”举措,加快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大军。

  目标

  技能人才“反哺”产业,成为新型产业发展高地


  前途在跬步,功业以才成。通过一个个行业的技能人才挖掘和培训,李沧区人社局已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渐带到了更高的水平。董敏介绍,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他们将自己的技能“反哺”产业;同时还要实现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联合,“高层次人才带来的项目和技术,需要高技能人才在一线进行产业化落地,两者的联合能将人才的效应迸发到最大效果。”在董敏看来,这些高技能人才就如同个体强化的细胞,将从本质上健硕李沧实体经济的肌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管道技师孟文柱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是一位优秀的管道专业施工班长,连续7年荣获企业星级员工荣誉,李沧区人社局为他靶向匹配政策,推荐参加青岛市第十二届技能大赛,荣获了“青岛市管道工工种状元”称号。如今,孟文柱不断成长,先后获评“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技能工人先锋”、“李沧区劳动模范”等,还被推荐为李沧区政协委员、青岛市优秀人才、市级首席技师。在孟文柱成长的带动下,更多技能人才加入到了创先评优的热潮中。

  记者了解到,在李沧区人社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下,如今李沧区拥有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享有越来越高的待遇。董敏介绍,此外,他们探索出的多条规模化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生产线”,也正在快速落地并形成生产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李沧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软环境,让这个曾经随着产业转移而流失高技能人才的“洼地”,再次成为支撑新型产业兴起和发展的高地。

   记者 宫昌乐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