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限塑"近十年 农贸市场等仍我行我"塑"

2017-11-22 08:10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即市民俗称的“限塑令”。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令”实施已近10年,“限塑令”是否真的限住了我行我“塑”之风呢?记者近日在岛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早市发现,“限塑令”在超市执行得比较好,但是在农贸市场、早市等处发现,大量无标识且免费的塑料袋仍在使用。业内人士分析,要想彻底改变我行我“塑”的现状,除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外,还需在塑料袋生产环节实行严格把控。

  【探访】

  地点:餐馆、农贸市场、早市

  成本不高 塑料袋随便用


  “限塑令”主要规定两点:第一、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明确普通塑料购物袋、降解塑料购物袋以及淀粉基塑料购物袋分类要求,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分类回收,对食品的塑料购物袋必须标注“食品用”字样。第二、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限塑令”颁布初期效果明显,消费者对有偿使用不适应,商家也推出了一些纺织购物袋赠与或出售给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开始养成自带购物袋消费的习惯,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减。但现在很多市民对依然大量使用塑料袋的问题表示了很多无奈。“使用塑料袋的危害性很大,我们都知道,但是布质购物袋、纸袋等不便于携带,下班回家在超市或市场购买东西只能用塑料袋。 ”昨日,消费者张女士说,谁也不会上班时带一个布袋子,买菜都是下班回家顺便买的,只能用塑料袋把菜提回家。

  昨日,记者走访宁夏路附近的一些餐馆、农贸市场、早市发现,这些地方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宁夏路上一处农贸市场几乎每一家摊位都为来买菜的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且是不可降解的。 “菜市场的塑料袋一直都是免费的,要是掏钱的话,估计没几个人愿意付钱。 ”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一般能够兜住菜的薄塑料袋成本并不高,中小型塑料袋也就三四分钱一个,大点塑料袋八九分钱一个,每天也就几块钱的成本,但是要是让买菜的人掏这个钱,他们肯定不乐意。不仅是菜市场,很多小餐馆也免费提供塑料袋,多家餐馆服务员告诉记者,客人只要要求打包,他们就会提供免费的筷子、塑料袋,甚至有的还有一次性餐盒。

  一名水果摊摊主告诉记者,他用的是很厚的塑料袋,每天都有人来送货,“基本就是5块钱一把,大概80个左右,平均六七分钱一个,再大点的要一毛钱一个,每天用个三四把,成本也就20元左右。 ”这位摊主说。

  地点:大型超市

  收费不高 很多人不在乎


  “限塑令”的实施对超市影响如何呢?昨日,记者到宁夏路一家大型超市购物,到收银处后,收银员主动问需不需要塑料袋,大的0.3元一个,中等的0.2元一个,小型的0.1元一个。记者观察发现,在结账时购买塑料袋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老年人大多自带购物袋或者小拉车。 “三毛两毛不算什么,现在都是手机付费,手机一扫根本没感觉。 ”一名顾客说。不过老年人挺在意购买购物袋的费用,所以相对来说购买塑料袋的老年人比较少。

  记者还发现,大部分超市的蔬菜水果销售区会提供“手撕袋”,有一些不愿意为塑料袋付费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超市里的“手撕袋”来充当购物袋。“限塑令”颁布之初,消费者对于塑料购物袋的需求有所增加,超市内的生鲜、熟食、蔬菜大多是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分装后再称重、贴价签,使用量很大。因为收银台结账需要购买购物袋,而顾客不愿购买就跑到生鲜蔬菜区拿手撕袋,如此一来导致生鲜蔬菜区的耗材使用量猛增。在这股洪流之下,生鲜蔬菜部门被逼加强撕裂袋管控,常用做法就是减少甚至撤掉手撕袋支架数量,由员工专门发放手撕袋或者去秤台处领取。

  香港中路一大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超市在收费塑料袋中并没有多少收益。该超市2011年之前0.3元一个的塑料袋每年要用50万个,0.2元一个的每年要110多万个。 “这些年我们开始减少低价购物袋,推出1.4元一个的大型购物袋和0.9元一个的中型购物袋,这些购物袋是专门定做的,采用玉米淀粉提炼的材料制作,可以在短时间内降解,顾客使用量明显降低。 ”该工作人员介绍,据他们统计,2016年他们超市可降解的购物袋,1.4元一个的使用量在23万个,0.9元一个的有58万个,使用量降了五成。虽然使用购物袋的人少了,但是顾客其实并没有减少,只是大家渐渐都习惯来这里买东西不要塑料袋。 “有些人说超市卖购物袋挣了不少钱,但是根据我们的规定,超市所有购物袋都是平进平出,进价多少卖价多少。 ”该工作人员说。

  【调查】

  平均使用时限25分钟 200年才能完全降解


  “限塑令”作为一项法令,却并没有深入到消费市场的各个角落。尽管对正规超市的监督管理比较成功,但大量存在的摊贩等非正规渠道,依然在为顾客提供“贴心”的打包服务。新兴的“互联网+经济”也依旧我行我“塑”。这些塑料袋大都很难重复利用,往往用过一次便进入垃圾桶。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一共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2018年将达到500亿个。此间产生的包装盒、塑料袋及辅助包装材料同样也是天文数字,这还没算商场超市和菜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塑料袋。 2017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提出研究调整“限塑令”,或将其管辖领域延伸至电商快递等行业。据中国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全年使用塑料袋重量在680万吨,每年消耗的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据有关部门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塑料袋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限塑令”存在纰漏,却也并非毫无作为,“限塑令”最大的贡献是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有资料显示,2015年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表示,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7年来成效明显,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要求,“限塑令”的执行,生产领域由质检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负责。对企业违法生产超薄塑料袋,质检应责令停产,没收违法生产所得,对非法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工商部门应予以查处。一名基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限塑令”刚出来时,查得挺严的,目前对大型超市的监管也比较规范,但是农贸市场甚至早市的商户往往是小本经营,如果真按照“限塑令”的标准去罚的话,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矛盾,因此很多时候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限塑令’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原因有两点,一是执法难,市场主体千千万,数量有限的执法人员不可能检查到所有销售过程,取证难、执法难。二是观念难,用惯了塑料袋的便利,消费者主观上很难形成主动带布兜购物的习惯,而商家更不会牺牲消费者偏好来承担少用或禁用塑料袋的公共责任。 ”该工作人员说。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限只有25分钟,而普通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中则需要200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味填埋会导致填埋地恶化为软质地基,今后很难再次利用,而焚烧塑料袋后释放的有毒气体不仅会加剧全球变暖,更威胁到人类自己的健康。 ”一环保人士说。

  【声音】

  建议“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


  2015年1月1日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吉林省也成为施行“限塑令”后第一个全面“禁塑”的省份。湖南省政协委员童彬原曾提交过相关提案:为减少日益严重的塑料袋白色污染,建议实行全面“禁塑”。他认为,真正要拿住“白色污染”的七寸,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使用塑料购物袋说“不”。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出,限塑的成本太低,消费者一般不会考虑几毛钱的塑料袋成本。冉冉建议,改“限塑令”为“禁塑令”,各省市可根据情况给出“禁塑”时间表及具体实施细则。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改为生产使用可全降解的聚乳酸等食品袋,同时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大,目前的 “限塑令”又效果不佳,如何才能管好塑料袋呢?有专家认为,治“塑”一是要“堵”,从源头上遏制,加强政府监管。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其次也得“疏”,“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在执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那就注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如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塑料袋薄利多销,通过大幅涨价,让消费者购买塑料袋时感到“肉痛”,可能效果就明显多了;政府也可以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奖励,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养成随身携“袋”的好习惯;此外,作为替代品的可降解环保袋现在大都比较贵,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术,做到平价又颜值高,相信能够吸引不少人。

  【他山之石】

  国外“限塑”成功先例不少


  在“无塑运动”推广相对较早的欧美各国,使用塑料袋的成本是很高的。国外很多地方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同时还需要额外支付环保税。不过,各国“限塑”的成效也参差不齐。在北欧诸国,如丹麦、瑞典平均每人每年只使用2-3个塑料袋,而在葡萄牙等国平均每人每年仍要使用超500个塑料袋。以全球“限塑”最为成功的爱尔兰为例,爱尔兰自发布塑料袋税之后,仅用4年就将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94%。爱尔兰的一个塑料袋高达0.15欧元,后又升至0.22欧元,以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价格,有力地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与此同时,爱尔兰将“限塑”的重心极大地放在了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包括在学校、社区开展教育活动,分发环保宣传手册等。如今,塑料袋已经成为了爱尔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社会上已经形成不接受、不欢迎塑料袋的氛围。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建亮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限塑令 农贸市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