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时序更替,又到一年青岛两会时。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作为国家沿海中心城市的青岛,明确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把青岛建设的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聚焦2018青岛两会
2018年1月8日,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下,青岛两会正式拉开大幕,千余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再踏新征程,2018青岛的各领域发展究竟路向何方?凤凰网青岛直击两会现场,第一时间为你带来代表委员们眼中的青岛2018,让我们一同聆听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两会声音”。
青岛市市南区新联会会长、同心慧会长、凤凰网青岛频道总经理刘心慧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城市之魂。近年来,青岛不断推进文化领域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已实现常态化,并于2017年再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青岛市人大代表刘心慧表示,近年来文化青岛建设多方面成绩让人感触颇深。而未来青岛的目标是成为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随着城市体量、实力等方面不断的扩容,作为城市的标志和灵魂,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并最终影响到城市的历史地位。当下,青岛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也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这也要求青岛必须充分发挥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个性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刘心慧认为,只有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弘扬城市文化个性,共筑“文化青岛”,才能使青岛传统文化实现集聚化、显现化、现代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站在新时代起点的青岛,阔步迈向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最佳选择。共筑“文化青岛”,刘心慧建议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建设文化品牌和平台,扶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着手推进。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领会发展定义、措施的同时,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刘心慧建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通过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围绕“一校一品”建设,打造出特色校园。
建立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奖励机制,重点扶持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建设主旋律,以青岛丰厚历史人文积淀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生动实践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项目结合青岛这40年走过的城市变革之路,整体包装和设计城市标志、城市宣传语和城市宣传片,全面、准确、形象地展示青岛的城市风采。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打响城市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当下主流媒体,运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城市文化和转型发展的成果,向全国,向世界展示青岛。
培育建设文化品牌和平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品牌强市,加强城市综合营销,“讲好青岛故事,讲全青岛优势,讲足青岛能力,彰显青岛形象”的新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由此可以看出培育建设文化品牌和平台刻不容缓。
在此方面,刘心慧建议开发打造内容全面、丰富、权威的“青岛文化”微信小程序,运用新兴媒体传播工具,将文化知识、信息发布、主题活动、文化产业、文化贸易、文化政策、互动交流等内容,第一时间、生动的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引领文化传播潮流的青岛交流、资讯和资源平台,为世界了解青岛文化架起桥梁;多办文化主题沙龙,不定期对青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等进行交流互动;分区域打造青岛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有文化的“主题公园”,让每一个主题元素都成为对青岛传统文化的诠释,真正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从而实现文化主题公园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的和谐与共荣。
扶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趋势。”刘心慧建议,应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学习借鉴上海、杭州创意园建设模式,加快青岛各类带有文化属性的小镇建设,积极利用废旧老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引进优质企业的同时,助推本土文化,培育扶持城市的文化骨干企业,鼓励支持文化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并给予丰厚的奖金补贴,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实力文化企业聚集的文创园区。
同时,结合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支点地位,运用丝路沿线集聚的世界各地商品和文化优势,把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有机结合,把购物消费和文化观光有机结合,打造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青岛文化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