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19日消息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据相关研究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近日,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精神五科韩海斌医师接待了一名小男孩,今年6岁了。其父亲描述到,孩子自幼就十分孤僻,不会期待父母的拥抱,即使父母抱起也不看父母,大部分时间自己一个人,在婴儿床上不哭不闹。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表现疏远他人,早晨不向母亲打招呼,父亲下班回来孩子无表示,如果让别人照看他,经常尖声叫喊。出去的时候对其他小朋友从不理睬。说话很晚,且吐音不清楚,19个月左右才开始偶尔叫“妈妈”,4岁左右说话词汇量才有所增加,但至今仍说不清较复杂的句子,说话基本是模仿过去听来的词和短语组成,并带有原来说话者的腔调。很特别的是,孩子非常喜欢明亮的光和旋转的物体,总是盯着它笑,且非常迷恋于一个微型玩具汽车,日夜握在手中,但是从不用这个汽车或其他玩具一起玩。对于家里的物品,尤其是他使用的物品,必须放在固定的地方,即使细小的变动,也要恢复原样。孩子从小不怕痛,打针从来不哭,摔破了皮也无动于衷,不会寻求家人的安慰。
韩医生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就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的案例,存在明显的社会交往、言语交流以及兴趣行为3个方面质的异常。孤独症一般起病于3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孤独症孩子存在沟通困难,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有自伤或暴力倾向等。这个疾病的预后,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智商高低、早年言语发育状况、是否合并其他精神神经症状、早期教育训练情况等相关。
那么我们如何来应对孤独症呢?韩医生认为:“在孤独症的治疗之前,必须让患儿父母充分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在家庭知情和参与的情况下治疗方案才会起到最有效的作用。0到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此,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孤独症”方面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建议,请于2018年4月21日本周六上午9:30到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聆听由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韩海斌医师主讲的《儿童孤独症》专题公益讲座。
通讯员 齐文博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