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科学大会:我国西太平洋研究从跟踪变引领

2018-05-09 07:1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报道

  半岛都市报5月8日讯 由“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主办、中科院海洋所承办的第三届开放科学大会5月8日在青岛开幕。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共同研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关键科学问题。大会计划在未来10年再一次掀起海洋观测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热潮,在印太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领域取得若干原创性重大突破。

  “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包括8个国家19个研究机构参与,目的在于观测、模拟和理解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变异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以及在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自2010年启动以来,NPOCE计划以西太平洋为切入点,在该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的认知能力,中国同欧美及亚太相关国家的国际合作得以深化和加强,也标志着我国在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领域的研究实现了从跟踪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会议上,国内外海洋与大气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为主题,围绕西边界流变异规律及其动力学、西太平洋与近海相互作用、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在暖池及ENSO变异中的作用、西太平洋全球气候效应,以及西太平洋在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古海洋学中的作用等五个核心主题,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正在实施的研究项目和拟开展的研究计划,并提出了开展NPOCE国际合作调查研究所面临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院士表示,在过去的三年,NPOCE国际合作计划在西太平洋海上观测、数值模拟以及数据分析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已经布放共30套潜标系统并实现了潜标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发现并命名了北赤道逆流下的北赤道次表层逆流,也揭示了菲律宾以东潜流的季节内变化和机制等。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称,西太平洋是中国迈向海洋强国的一大挑战,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至关重要。目前,国家鼓励和号召开展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NPOCE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型。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中国在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会继续为NPOCE提供支持,让更多中国的科学家参与到国际合作计划中。

  本次大会还讨论了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计划以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为核心,针对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与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交汇区生物多样性等几个主题,通过开展多国协作、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化观测和研究,再一次掀起海洋观测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热潮,在印太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领域取得若干原创性重大突破。

  半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NPOCE国际合作计划工作团队通过协同技术攻关,顺利完成了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深海潜标的大规模建设,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数据的查看模式从“录像回放”转变为“现场直播”。西太平洋主要海流的潜标观测也首次实现了全覆盖,所获数据为西太平洋物质、能量输运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此外,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还实现了从科学规划、潜标设计、大洋作业、水下和卫星实时传输、数据智能分析、终端图形接收的全流程一体化作业,为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和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