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30日“捐献者缅怀纪念日”,都有“移友”前往福宁园奉献林纪念碑前缅怀逝去的捐献者。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小九月患病离世却在人间留下大爱的故事,感动着岛城众多市民,同时,也唤起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回忆和感恩之心。他们就是器官移植的受捐者。他们曾经是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重症患者,在疾病带来的痛苦与死亡的威胁中,渴望着生命的延续,向往着回归没有疾病缠扰的健康生活。濒临绝望之时,器官移植成为他们最后的寄托。而正是有着同小九月一样的捐献者,给了这些受捐者重生的机会。因为感恩,他们很多人也加入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群体,要将生命在大爱中延续下去。
两年前受益器官移植
如今要当捐献志愿者 “青谊之家”是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组建的一个器官移植受益者联谊会,接受过器官移植的受捐者,在这里寻求医生的健康指导,和病友们相互支持。
52岁的青岛人裴先生是“青谊之家”的一员,如果不是器官移植,他的生命很可能会停止在2016年。
裴先生长期患有乙肝,但因为没有很好的坚持正规治疗和保养,乙肝加重变成了肝硬化,多年饱受病痛的折磨。随着病情加重,裴先生越来越希望寻求彻底摆脱病痛的方法。
“打听了好多地方,最后经过朋友介绍,我就去了青大附院就诊。”裴先生告诉记者,2016年2月16日,他住进青大附院。幸运的是,仅仅4天后,他就等到合适的肝源,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住院33天,身体恢复得很理想。在家休养3个月后,我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迎来新生,裴先生和家人一度布满阴霾的生活重新迎来了温暖的阳光。
移植手术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裴先生对于当年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无微不至的照护念念不忘。同时,对于那位不知名的捐献者,裴先生总是心怀感恩和敬意。因为器官捐献的“双盲制度”,裴先生不知那位捐献者的姓名、年龄、是哪里人、遭遇了什么……“但是他(她)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最近,在看到关于小九月的新闻报道后,裴先生很受感动,“向孩子和她的家人致敬,向帮助了孩子的医生、报道这正能量的媒体表示感谢。”曾经接受了他人最珍贵的馈赠,裴先生成为器官捐献的受益者。如今,裴先生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想法:自己也要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将来自己去世后,“也把角膜、肾脏等能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再救治别人。”
不忘无名器官捐献者
希望更多病患获新生 “孩子的妈妈很有善心,孩子去世却又救了那么多人,做这个决定非常不简单。”55岁的青岛市民辛先生看到关于小九月的新闻报道后,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
6年前,裴先生查出患有肝癌,那时候他才49岁,正值人生壮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治疗这个“癌中之王”,辛先生辗转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求医。“非但病没能治好,反而更严重了。”辛先生说,黄疸指数一度飙升到600多,是正常人的几十倍,脸色泛黄,“连出租车都不敢拉我”。2014年底辛先生回到青岛,器官移植成了挽救生命的最后一条路。
在青大附院住院十多天后,辛先生等到了合适的肝源。201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辛先生顺利接受了移植手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辛先生很快康复,回到了工作中。“我刚生病的时候,儿子还没有结婚。如今我身体康复了,孙女也已经三岁多了。”辛先生一家回到了幸福美满的轨道上。
重获新生,家庭美满,但辛先生一直没有忘记那位不知名的器官捐献者。也正是因此,小九月的故事让他格外感动。“经历这么一次生死,很多事情想开了,人就要多做善事。我自己现在也有以后捐献器官的想法。”辛先生说,他相信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会有更多人有这种想法,那时候,希望更多的重症患者延续生命。
将大爱延续下去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饶伟,是“青谊之家”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青谊之家”现有200多名“移友”,不少人有同一个想法:在将来自己去世后,将可用的器官捐献出来,救治他人。
这些“移友”都接受过器官移植,是捐献者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在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不知名的捐献者。器官捐献和移植实行的是“双盲制度”,因为不知是谁给了自己新生命,每年清明节前的3月30日“捐献者缅怀纪念日”,都有“移友”前往福宁园奉献林缅怀逝去的捐献者,献上一束花,深深三鞠躬,“移友”们对每一位捐献者都深怀感恩之心。
也正因此,“移友”中不少人选择在他们身后,要将自己的器官再捐献给需要的人,将大爱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九月天使 大爱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