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老师刘维新将自己录制的校园风景给学生看。
刘维新在给学生上课。
张同友(右)和同村老乡王维华。
为更好地准备课程,58中56岁的化学老师带了两箱教辅材料,还从青岛搬去了一台打印机;胶南三中张同友在来新疆前才知道,同行的教师王维华与自己同乡,并且老家还是前后屋……14名青岛援疆教师,14个不同的故事 ,但却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把援疆工作做好,为青岛争光。10月1日,在本报与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组织的“关注援疆生活”活动中,记者走近青岛援疆老师,探寻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出场人物一 青岛58中刘维新 40公斤行李大部分是书 年龄最大却最“潮” 1955年出生的刘维新是58中的化学老师,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也成为此次青岛援疆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刘维新被分到了疏勒县八一中学担任高中的化学老师,目的就是借助他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来提高学校化学教学水平。当天正值八一中学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学生们都去了操场参加比赛或观看,而年轻的老师也被学校安排为教练员。没有被分配任务的刘维新借着难得的空闲机会,拿着DV满校园里转悠,当起了时髦的“拍客”:学校的雕塑、教室的设施、学生玩耍的情景……刘维新都不放过,这也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好奇。而这时从刘维新身边跑过的两名学生见状,围着刘维新看起了刚刚拍摄的视频片段。
“这个摄像机是来新疆前学校给配的,并给了我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拍一些当地学生学习生活的录像回去。说实话,我还不是很会用呢。”刘维新给人严谨、传统的感觉,但却是援疆老师里面唯一一个做“拍客”的。
超龄险些被绊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外地支教是刘维新从教以来一直的梦想。今年青岛市选拔援疆教师的消息公布后,刘维新内心一阵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去新疆,然而“年龄不超过50岁”的建议条件却给刘维新去新疆支教的路平添了一道大山。“当时报名的时候,得知考虑到身体状况,要求援疆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我已经超了6岁了,当时就觉得很难过,毕竟盼了很长时间的支教机会终于来了,但却因为超龄去不成的话,我肯定会遗憾一辈子的。”
但出于对援疆支教工作的热爱和向往,刘维新还是硬着头皮报了名,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机会。刘维新告诉记者,过了选拔这一关,老伴跟女儿这一关也着实让他费了不少劲儿,“她们都担心我的身体,不想让我去,后来做了老伴两天的思想工作,才终于做通。女儿在北大读研,一开始我就没有告诉她,等到了新疆一切准备妥当后才打电话告诉了她,就是怕她担心。”
开始吃羊肉难以下咽 由于担心新疆的日晒太严重,临行前刘维新的妻子专门买了一些防晒霜等护肤品,“逼”着老刘装上,并且要经常使用,对此老刘颇有些微词,“这些东西我还真是头回抹,很不习惯,但不能拒绝妻子的好意,只好象征性地抹上一些,感觉脸上不好受。”谈到这,刘维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家从来不吃牛羊肉的刘维新初到新疆后很不适应,“这里吃的最多的就是羊肉,一开始吃的时候很难下咽,但也只能逼着自己吃点补充营养。这次收获很大,把自己挑食的毛病都给改了。”
打印机派上了大用场 每天,刘维新的宿舍都会非常热闹,很多援疆老师都会找他来打印材料,只因为刘维新在来新疆时随身带了一台打印机,到了新疆后派上了大用场。“当时从青岛临走的时候,我向学校借了一台打印机,就想着来这之后打印一些辅导材料给学生用,没想到来了之后还真起了大作用,比如打印个学生座次表等都用得上。”
除了打印机和衣服之外,刘维新的行李中就只剩下了两箱书,这些书都是有关高中化学的教辅材料,“当时规定行李不能超过40公斤,要不还能再多带点书了。”刘维新告诉记者,经过几节课后,他发现自己带的书目前还不适合这里的学生使用,“现在学生们的基础比较差,还需要先给他们补补课,相信半年之后这些辅导材料就能发挥作用了。”
出场人物二 吉林路小学毛维东 数学老师客串教汉语 今年30岁的毛维东是青岛援疆支教团队中的80后老师,在疏勒县的镇泰小学教汉语课。虽然是作为一名汉语课老师来到了新疆,但毛维东在吉林路小学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数学老师,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毛维东的普通话水平非常高,还是山东省普通话测试员。毛维东告诉记者,这样安排有很多好处,因为疏勒县最缺的是汉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既是数学老师又能教汉语的他来支教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安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毛维东曾经作为支教老师,去即墨农村的学校工作过一年,一年的时间与妻子聚少离多,而今年再次选择赴新疆支教的毛维东也引起了妻子不小的反对,“现在孩子4岁多,正是需要接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这两年都不在家,什么事都得妻子去打理,发点牢骚肯定少不了。”提到一年多没在一起生活的妻子,毛维东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晚上都会给妻子打一个电话报个平安,虽然有时候也会想家,但既然来到了新疆,就要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去工作。出场人物三 胶南三中张同友
新疆支教遇上同村老乡 “报完名了,才知道跟我一个村的王维华也成为第一批援疆的老师,真是太巧了。”提起这次支教的经历,胶南三中政教处主任张同友立马就提到了同事也是同村的支教老师王维华。在八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的张同友告诉记者,这次同赴新疆的还有同为胶南市大场镇前进村的老师王维华,“我们家跟王维华家就住在前后屋,我比王维华早参加几年工作,王维华毕业后也去了胶南三中当老师,我们也一直在一个学校,直到王维华调去开发区教研室后才不在一起了。”
采访中,张同友告诉记者,由于管理比较严格,晚上无法外出,所以他就经常叫着王维华出去散散步,探讨一下经验,或者一块儿打打拳。
■记者手记 1年里把校园文化搞起来 “不能给青岛丢脸,也要让山东人的素质永远留在疏勒县。”近两天的采访中,这句话成了被采访的青岛援疆老师说得最多的。“努力工作,为青岛争光”不仅是一句口号,也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中。
作为八一中学校长助理的原江则告诉记者,由于她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进行新课改的试验,并且推进学校的教学建设工作,所以她已经加班加点赶出了一篇教学改革的报告,就等校长批示了,报告中涉及面非常广,大到学校发展、新教改,小到给学校围墙设置文化长廊,开设英语角等措施,“通过这两天的调研,我发现这个学校缺乏一些校园文化,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尽我最大的可能,给学校打造起特属的校园文化,不能到头来啥也没做成,那就丢了青岛人的脸。”文/派记者 高亮 图/本报特派记者 何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桑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