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疆疏勒条件最差小学 学生午饭就吃1个馕

2011-10-03 02: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3村的学生们每天要走过这座危桥去上学。



  

教室简陋的地面和学生们满是泥点的校服。



  

上下课只能靠这种原始方式提醒学生。



  

上学的孩子书包里带着午饭,这就是他们的午饭--馕。



  校园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漏雨裂缝的平房当做教室;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中午只好靠一个馕来充饥;报时没有响铃,老师只好用铁棒敲击铁桶当做课间铃声……这不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新疆喀什疏勒县亚曼牙乡协开尔巴格3村小学(以下简称3村小学)的真实情况。9月30日,记者徒步行走了三个小时来到了这个疏勒县条件最差的小学。

  教室漏雨校园没有围墙

  虽然事先被告知3村小学的条件非常差,但当记者真正踏入这所学校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超出了记者的想象。整个学校唯一的建筑就是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平房结构,正对校门口的一排破败的平房是教师办公室、宿舍以及幼儿园的食堂,东西两侧的几间平房则是学生教室。由于缺乏修缮资金,校园除了南面有一道铁制栅栏外,其余三面全都没有围墙。

  走进学生教室,由于修建时间久远,墙上已经出现了裂缝,墙角处甚至出现了半厘米宽的裂缝,很多教室的窗户玻璃破碎了,黑板也大都有破损的地方,唯一比较新的就是县环保局刚刚捐赠的书桌。

  “这个学校是1988年乡政府投资建的,20多年过去了,房子已经变成了危房,还经常漏雨。这边都是盐碱地,遇到雨后容易变软,房子的地基都开始下沉了。”在亚曼牙乡党总支副书记阿里木江心里,3村小学一直是他的一块儿心病,按照现在学校160人的规模,重建一所小学就要花费100多万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全国贫困县的乡财政所能承受的,而原本联系了单位给学校维修校舍,但因为施工车辆无法通过木桥,维修的事情也因此一直搁浅,“现在3村小学是整个疏勒县条件最差的学校了。”

  下课铃是用铁棒敲出来的

  升旗仪式是疏勒县学校每天必做的事情,当天上午10时许,3村小学156名小学生以及20多名幼儿园的孩子迎来了升旗仪式,在旗手护旗走向旗杆时,校园内响起了学校唯一一件乐器大鼓发出的声音,随后伴着一个录音机里放出的国歌声,学生们完成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如果说升旗仪式时还有一个录音机放出国歌的话,那么下课铃声就完全是手动的。由于没钱买电铃,学校老师只好就地取材,用一根类似铁钎的铁棒敲击一个铁制的圆桶,发出的“铛铛铛”的撞击声音在安静的小山村显得尤为刺耳,借此告诉学生们上课或下课了。

  学校没食堂午饭就是馕

  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中午学生只能在学校吃饭,但学校除了一个给幼儿园孩子做饭的小厨房外,并没有一个像样的食堂给学生们供饭,学生也只好早上从家里带饭来学校。下午2时许,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吃一个早上带来的馕填肚子,没有任何菜可以吃,稍微奢侈一点的学生也不过从家里带来个小瓜。由于营养长期跟不上,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肥胖而需要减肥。

  对此,阿里木江告诉记者,3村居民经济条件普遍不好,而馕既好带又实惠,所以很多学生午饭就吃馕,“学校的食堂每天光给20个幼儿园的孩子提供午餐就要几百元,这笔钱学校还经常觉得吃力,更不用说给这么多学生提供午餐了,条件的确太艰苦了。”

  学校条件差留不住老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算上校长3村小学一共只有8名老师,除了两名老师在3村小学工作超过5年之外,其余都只待了很短的时间。由于学校条件差,老师根本不愿来这,只能靠教育局安排。按照要求,凡是取得小学高级职称资格的老师都要来3村小学锻炼几年,但一般待上两三年的时间 ,老师就要申请离开。

  “条件的确太艰苦了,很少有老师愿意长期留在这里。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换个学校,但我就是3村的人,如果连我都走了,更不会有人愿留在这里了。”已经在3村小学工作了8年的图尔荪麦麦提这样告诉记者。

  文/特派记者 高亮  

  图/特派记者 何毅

  延伸

  土路大河和木桥3村孩子的上学路

  为了赶在学生们入校前到达3村小学,9月30日一早,天还有没有放亮,记者便沿着土路从疏勒县亚曼牙乡向几十里外的3村小学走去。

  “我们乡一共15个村,共有一所中学,7所小学,有几个挨着近的村子共用一个小学,3村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我们乡最偏的地方,所以村里单独使用3村小学。学生们毕业后全部到亚曼牙乡中学上学。”同行的亚曼牙乡党总支副书记、亚曼牙乡中学校长阿里木江告诉记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上午9时25分许,记者来到了连接3村和乡中学的唯一道路——木桥。整座桥全部用木板搭成,桥面大约有4米宽,因为建造得不是很讲究,桥上木板之间缝隙不小,走在桥上也会感到颤悠悠的,但就是这样一座临时搭建的桥梁,却是3村联系外界的重要通道,村里的很多驴车也都从这经过。

  经过这座木桥,3村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去十里外的乡中学上学。向河对面望去,除了要过桥的学生外,在桥北头还聚集了3村小学的男老师在引导着学生过桥。

  小心翼翼地过了木板桥后,再走上大约5里土路,就到了位于村中心的3村小学。从木板桥到3村小学的这段路上,记者先后遇到了十几名步行上学的孩子,他们一般三两一组。“走了半个小时了。”三年级学生阿娃古丽告诉记者,每天天还不亮她就要从家出发,大约要走40多分钟才能到学校。

  “孩子们走得慢,最远的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天不亮就得起床。”3村小学校长木耶赛尔告诉记者,遇到下雨或下雪的时候,村子里的土路更难走了,孩子们上下学变得更加困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桑燕庭]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记者 新疆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