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掀起蓝色浪潮 做"蓝色硅谷"建设主力军

2012-06-27 17: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生物产业园规划图



  

蓝色的帆[/comment][img]http://bddsb.bandao.cn/data/20120627/463339353A353A/images/21.jpg" />

[comment]中科院兰化所效果图



  

青岛海景国际大酒店



  

海洋项目实验室



  崂山主峰作为中国海岸海拔第一高峰,素有“东方第一只眼”之称。在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之际,崂山正以这种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掀起一股蓝色浪潮,成为“蓝色硅谷”建设的桥头堡和主力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陆地资源开发成本高,开发空间小,约束性日益增强,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为丰饶的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巨大,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崂山区着眼未来,高点定位,积极引进和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端专业人才,打造较为完善的海洋优势产业链,努力培育海洋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突破蓝色经济发展“瓶颈”、实现波澜壮阔的蓝色梦想做出了有益尝试。

  五园联动  整合完善海洋优势产业链

  凭蓝而立,向海而兴。崂山区将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为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搭建现代海洋经济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平台功能,崂山区五园联动打出组合拳,加大产业整合力度,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结成“链条”效应,形成了蓝色海洋产业体系的基础框架。

  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工程封顶仪式上,记者了解到,这个由崂山区政府与台湾东元集团合作的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0亿元,将建设2座地上23层、地下2层的对称塔楼,总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青岛国际创新园整体规划建设7个楼座,占地约177亩,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计划将建成承载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的标志性建筑集群,引进国内外知名IT产业和研发机构、公司总部等入驻,打造国内外知名的IT产业园区。“这个项目的建设由崂山区政府投资建设,而东元集团则负责园区顾问咨询、招商及运营管理,”青岛高科园管委有关人士表示,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借鉴台湾南港软件园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模式,打造一个立足于青岛,服务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及软件研发企业的国际标准的高科技创新园区,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崂山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同时对崂山围绕蓝色硅谷建设、加快高端产业集聚、率先科学发展也是最有力的宣传。

  作为青岛崂山科技城的五大产业园之一,青岛国际创新园的目标锁定为青岛蓝色硅谷的创新产业基地,它和青岛(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生物产业园等一起联动,将成为以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为主导的蓝色经济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据崂山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崂山区未来五年蓝色经济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并建设5至10个蓝色经济产业集群。

  在崂山区,像青岛国际创新园这样的蓝色经济专业园区还有生物产业园、通信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青岛创业园。这五大产业园围绕打造青岛蓝色硅谷的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及产业基地的目标,力推“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资源集约”,逐渐形成以高端海洋设备制造、海洋医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力争打造成为蓝色硅谷创新产业基地。

  在全市62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中,崂山区占到33个,总投资达244亿元,目前中海油海工英派尔、华仁药业、生物寡糖、中船重工716所等一大批涉蓝产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建设,崂山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海洋科研为依托,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科研教育与服务业等产业门类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创新驱动 培育海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崂山区通过资本对创新成果的持续关注与投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力度,着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目前,崂山区拥有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60多家科研院所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海尔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以及青岛市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机构的聚集,为崂山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也使崂山生物产业园成为蓝色硅谷中首个蓝色经济示范基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今年1—3月份,崂山区实现专利申请量791件,授权量41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2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95件,分别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27.1%和33.2%。

  作为崂山区首个专业化的蓝色经济示范基地,崂山生物产业园总投资达到25亿元,以生物医药的研发、办公、中试为主,共吸引了六和集团、蔚蓝生物、银龄美生物、海洋特征寡糖等13家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总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崂山生物产业园建成后,这里将有3至4家企业实现上市,建成4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每年实现产值约100余亿元,成为半岛地区海洋生物制药首屈一指的专业性园区。

  另外,主要以现代通信、电子信息、智能软件三大产业为发展核心的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占地达到1200亩,目前已吸引海信网络科技研发中心、北方科技信息中心等一批大型高端科技研发中心和十余家通信电子类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青岛乃至全省的高端产业聚集的现代化科技CBD;而占地500余亩的青岛创业园将建设具有创新孵化和产业加速能力的专业创业园区。

  在记者对崂山区涉蓝企业采访中,以生产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著称的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他们正规划在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公司的主打产品——压载水处理系统、号称船舶“黑匣子”的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和电子海图的研发生产基地都将落户于此。除海德威外,海泰新光、杰生电气等十余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一流企业也已经确定入驻。崂山区有关人士表示,青岛新能源产业园建成后,50余家新能源企业将实现入驻,年产值预计达到50亿元。

  目前,崂山科技城内拥有以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为主导,世界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眼角膜的中皓生物公司,全国仅有两家获得世界船级社认证、许可生产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双瑞和海德威公司,开发建设“国家能源地下油气储存研发中心”的海工英派尔公司,“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华诗院士团队的海洋特征寡糖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在“十二五”后期,崂山科技城将形成5至10个产业集群,蓝色经济产值将超过300亿元,税收超过40亿元。

  智力支撑  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人才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随着崂山区蓝色硅谷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才引进和用工需求成为影响驻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崂山区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一批高等院校、海洋科研院所60余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3个,发展蓝色经济的智力支撑强劲,但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巨大的需求相比,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队伍相比,崂山区海洋经济高端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还相对匮乏。

  为服务蓝色经济发展,满足涉蓝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崂山区成立了全市首家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的区级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组织。该组织以“服务蓝色经济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开发、企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协会成立后,为会员提供了交流研讨平台,拓展了行业内部及跨行业、跨地、各专业经理、人力资源专家学者之间蓝色经济交流的渠道。积极推进人力资源领域的创新发展,定期组织会员学习国内及全球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经验,并协助会员实现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及帮组会员企业建立最具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体系。目前,协会已有青岛朗讯、黄海制药、地恩地集团等知名单位会员32家,有专家学者、资深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等个人会员45人。未来五年,崂山区将围绕打造青岛蓝色硅谷、青岛全球财富中心这一工作目标,全面推进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平台。力争在5年内,基本建成容纳300至500家创新型企业、2-3万名高端人才的核心区,使科技城实现由工业区向创新型企业云集的智慧型科技园区成功转型。

  与此同时,崂山区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大势,强化人才引进意识,以开放的胸襟和全球化视野,积极引进发展需要的各种高端人才。通过与高校、国内外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满足长线人才需求。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完善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协助企业用好人、留住人,给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参与创新型海洋科技领军人物等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出资推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科研基地和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项目,打造高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积极参与海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金蓝领”培训工程、高技能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引智示范基地,引导企业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海洋经济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题文/图王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蓝色浪潮  崂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