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英烈为解放青岛献生命 15岁战士舍身炸暗堡

2014-09-28 08:0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张克嘉一家的老照片(惟独没有烈士张予聪)。



  值国家和民族危急之际,不少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一路走来,有的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殉难。9月27日,记者采访了退休教师张克嘉,他一家人里有5位都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从事地下工作,他的哥哥张予聪烈士为保护发电厂严守秘密,被敌人扔进大海而牺牲。另外,祖籍是城阳丹山的陈昌本向记者讲述了在解放青岛时,丹山战役中牺牲的3位年轻烈士的故事。

  ■事迹一

  丹山战役中的青年英烈

  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南端有一座丹山,那里打响了解放青岛的最后一战丹山战役,许多烈士长眠于此。据祖籍城阳丹山的陈昌本回忆,战役打响的时候,他只有14岁,他和老师同学藏在丹山小学的二楼角落里才躲过了一劫。许多战士在战争中壮烈牺牲了,留下了指导员雷风春炮火中舍身救乡亲、17岁女战士徐玉珠阵地前抢救伤员、15岁的张克信舍身炸暗堡等流传至今的烈士事迹。

  雷风春救人牺牲

  1949年5月31日拂晓,奉命攻打丹山岭的解放军先头部队尖刀连日夜兼程到达阵地前沿,在行进过程中遭遇正在劫掠民财并抢抓壮丁的敌人,解放军果断开枪射击。但这让丹山岭上的敌军误认为我军已经发起了总攻,惊慌失措之下毫无目标地向丹山岭脚下的丹山村连续开炮轰击,给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这时从村内的一条胡同内跑出一位背着孩子的老大爷,正准备吃饭的尖刀连指导员雷风春立刻跑过去让他“快趴下!”而那时一发炮弹呼啸着向他们飞来,雷风春用自己的身躯将老人和孩子压在身下,老人和孩子得救了,雷风春却被炸得体无完肤,当场壮烈牺牲。

  15岁战士舍身炸暗堡

  那场战斗中,有一名刚入伍的新兵张克信,他当时只有15岁,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1949年5月31日夜,我军281团3营指战员根据团部作战部署,借着夜色掩护首先扫清丹山岭外围的敌人碉堡火力点,为总攻开辟道路。但狡猾的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在险要位置上修筑了一个双层暗堡,这给我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张克信目睹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连续倒下悲愤交集,主动向指导员请命要去炸掉暗堡。张克信背起炸药包奋力冲向暗堡,行进过程中他受了伤,但他忍着剧痛慢慢爬向敌人的暗堡,在接近暗堡时他用尽力气滚向前方,并拉响了导火索。

  她救出50多人后不幸牺牲

  徐玉珠作为一名年仅17岁的女战士,担任了抢救伤员和战地宣传的双重任务。战斗中虽然她的胳膊和膝盖都被山石磨破了,鲜血淋漓,却始终坚持战斗在炮火最猛烈的第一线。她还担任着卫生员的职务,据徐玉珠生前的战友讲述,当年战斗中经她本人从战场上抢救下的伤员有50余人。而不幸的是,徐玉珠却在抢救阵地前沿的重伤战士的时候,不幸牺牲。

  陈昌本说,丹山岭战役结束几个月之后,徐玉珠的亲属曾来到丹山准备将她的遗骨带回家乡安葬。但村民们一致请求将玉珠烈士的遗骨埋葬在丹山,教育子孙后代。徐玉珠的亲属深受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1949年5月31日,我军第32军280团和281团昼夜轮番向丹山岭发起猛攻,终于在同年6月1日全歼守敌,将红旗插上丹山岭顶峰,接着当晚解放李村,6月2日青岛全境解放。战争结束后,陈昌本曾登上丹山岭观看,发现丹山岭上有一块高不到2米、宽不到1米的文昌阁纪念碑,上面布满了弹孔。后来,后人在丹山岭上修建了英雄烈士纪念碑,缅怀在丹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事迹二

  家里七口人五人做“地下工作”

  今年80岁的张克嘉老人是岛城一位退休教师,耄耋之年仍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担任解说员。他不仅是革命烈士精神的传承者,更是战争亲历者和烈士家属。“我们全家七口人里有五个都是地下工作者,我大哥1949年在解放青岛战争中为保护青岛发电厂而牺牲,父亲也多次入狱,受尽酷刑。”9月26日,张克嘉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张子元与哥哥张予聪的事迹。

  一家五口成了“神秘人”

  “地工人员首先要有胆识有智慧,否则很容易暴露身份。因为我们当时每天都处在白色恐怖下,而且手无寸铁,还要随时应付各种意外事件。”张老回忆说,作为一名地下情报工作者,要对党的革命事业怀有坚定的信念。

  张老告诉记者,他当年协助父亲和哥哥秘密搜集情报的过程如今仍历历在目。父亲张子元是经验丰富的老地工,解放战争爆发后将姐夫和二哥分别派到当时的北平和天津做地工,1947年国民党进攻胶东时,他和大哥跟随父亲到敌后搞情报。“全家七口人里,父亲、姐夫和我们兄弟三个都是地工,母亲和姐姐虽不直接参与,也间接地帮忙做事。”张老说。

  大哥为保发电厂被捕牺牲

  张克嘉老人回忆说,大哥张予聪1947年进入青岛从事地下工作,以药品商的身份作为掩饰,成功完成了多项任务。他当时做地工时虽然年轻,却是个干练机敏的革命者。

  1948年张子元和张予聪进入共产党驻青第七工作站进行地下工作,主要任务是保卫青岛发电厂。“1949年3月,当时保护电厂的重要人物刘文东被捕后,大哥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营救,结果不幸被捕入狱。”张克嘉说,虽然敌人对其严刑拷打,但是大哥什么都不讲,还利用放风的机会告诉同样被捕的父亲,设法出狱营救刘文东保护发电厂。最终,敌人没从张予聪嘴里套出任何情报,残忍地将其扔进大海,他牺牲时只有23岁。

  父亲斗智斗勇不暴露身份

  张克嘉回忆,在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张子元在龙口市诸由观镇担任育才小学校长,他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时事。解放战争时期,张子元一直以地工身份开展工作。1949年3月,隐蔽在青岛东鲁医院的第七工作站遭到敌人破坏,张子元被捕入狱。敌人对其用尽了酷刑,致使张子元多处骨折,大量便血。但他始终保守秘密,敌人最后只好放他出狱。他出狱后到处联系有关人员设法营救刘文东,因此几天后再次被捕,又受尽酷刑,再次将其释放。“因为父亲两次入狱经受了严刑拷打,再加上年事已高,落下一身伤病,后来去世也是因为旧伤发作。”

  张克嘉老人讲道,因为地下工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一直到改革开放父亲的地工身份都未公开,仍在社会上背负“逃亡地主”之名。张克嘉告诉记者,现在回忆起来仍然为当时全家人忍辱负重的行为感到自豪,“这是地工人员应有的心态、应有的品质、应有的精神!”文/图 记者 朱薪雨 见习记者 李飞鸿 通讯员 陈敬刚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解放青岛 英烈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