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副武装"上山暗访 揭开挖蜂人神秘面纱

2008-09-04 04: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头戴帽盔,身着雨衣,戴上手套,全副武装进入深山……这可不是什么特种部队和防化战士,而是一群挖蜂人。到了八九月份“山鹏”(音:虎头蜂在当地的俗称)幼仔大量繁殖的季节,他们就冒险在大山四处寻找嗡嗡乱飞的蜂迹,顺着“山鹏”飞行方向寻找深藏在树洞、石缝的蜂窝,然后掏出蜂窝,挖出蜂蛹,再高价卖到农家宴饭店。日前,本报记者经过3天的实地暗访,终于揭开了这些挖蜂人的神秘面纱。

记者暗访

神秘人全身喷药采蜂蛹

>>>读者报料

男子进深山打扮怪异


    “最近有不少神秘人经常进深山挖蜂蛹!”9月1日上午,家住城阳惜福镇的王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最近一个星期以来,她经常看到不少打扮怪异的男子进入深山,有时候开车,有时候骑摩托车,下车之后他们穿上厚厚的雨衣,戴上头盔,打扮成电影里的“防化战士”模样,而且她每次经过这些人身边时,还能闻到一股农药味儿。这些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到深山里究竟有什么目的?王女士说,后来,她听村庄里的老人讲,这些人进深山是为了挖蜂蛹,“每年的八九月份,山上的‘山鹏’大量繁殖,这些‘山鹏’非常凶,去年有人上山挖蜂蛹时还因此丧命,今年还是有人冒险掏蜂窝,真是惊人!”

>>>漫长等待

神秘挖蜂人终于露面


    接到报料后,当天下午1时许,记者一行4人赶到王女士所在的城阳区惜福镇,几经周折,在霞沟社区见到了3名神秘的挖蜂人,他们每人骑着一辆摩托车,车上载着雨衣、头盔和铲子等工具,临近山脚下时3人驶入一条羊肠小道,随后消失在大山深处,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下午4时许,记者在等待了漫长的3个小时后,几名神秘人终于出现了,他们的摩托车上都带着个袋子。这些人在一家小卖部门前停下来买水喝,记者上前搭讪,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告诉记者,他们来自东北,进出深山是为采蜂蛹。记者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活动时,该男子摇了摇头,怀疑地打量着记者,随后离开了。小卖部的一位大娘告诉记者,本地人干这活儿的很少,这些挖蜂人大多来自外地。

>>>深山跟踪

全副武装冒险捅蜂窝


    9月2日中午,记者在霞沟社区又看到了两个挖蜂人,他们看起来比较瘦弱,记者扮成游客跟随着。走到一排大树下,两个挖蜂人停了下来,很快地戴上了随身携带的头盔,然后又穿上了雨衣,戴上了皮手套,随后个高的男子又从包里拿出一瓶类似农药的东西,向自己和同伴全身喷了个遍,径直向山里走。记者分成三路从不同方向跟随着他们,大约走了500米后,他们停靠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向四周望了望,接着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挖着山土,然后两个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打个手势后拿着一个白色的袋子捂了过去,在袋子里忙活了半天,从里面扔出一个蜂巢状的东西,随后两个人又向山里进发了。担心惊扰这些人记者没敢继续跟踪。

    当天下午,记者和一位刚从山上下来的挖蜂人在村里的小卖部不期而遇。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采摘的地方不是随便去的,而是有“目标的”。这位姓张的挖蜂人告诉记者,一般先是仔细观察花朵上的蜂类踪影,然后沿着其飞行路线找到它们的蜂窝,这些蜂一般在山坡的阳面筑洞,也有的生活在大树下面和屋檐下面,采蜂蛹者先在洞穴附近做好记号,等到蜂群外出觅食时,事先用硫磺烟熏蜂窝,再动手取出蜂窝里的蜂蛹,采摘的时候有不少技巧,当然,危险也是存在的,要在蜂群归来之前撤离。

    记者看到他虽然包裹得比较严密,但手臂处还是被蜇红了两处,“很痛,需要好几天才能消肿!”老张说,这一趟在大山里共发现了3处蜂窝,大约挖了三四斤重的“山鹏”幼仔。





挖蜂者说

采蜂蛹一天能赚800元


    记者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来,来大山深处的挖蜂人有几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冒险?一位挖蜂人向记者道出了实情。这名挖蜂人告诉记者,他姓吕,来自南方,从事挖蜂蛹已经多年,之所以从事这样高危险的活动,是因为收益比打工强得多。他举了个例子:9月2日一天采到了近4斤的蜂蛹,按照一斤200元计算,他一天可以挣到800元,而打工辛辛苦苦一个月才赚1000多元,正是这种高利润的诱惑,他们才铤而走险。“最主要的是不愁卖!”记者采访时,来自东北的挖蜂人老谢告诉记者,比起别的买卖,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货物卖不出去,因为现在不少饭店都需要蜂蛹,他们每人都有不少饭店老板的电话,往往还没有挖就有不少老板打来电话要货。“去年8月份,我们村有个挖蜂蛹的男子被蜇死了!”霞沟社区的郭大爷告诉记者,村民郭某去年8月18日上午带着11岁的儿子上山,发现了一个蜂窝,就冒着危险进行了采摘,结果被蜂窝里的“山鹏”蜇得奄奄一息,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自那以后,当地的村民几乎没人敢去采摘了,现在来采摘的不少是来自东北和南方的外地人,但不少当地人干起了“中介”,他们从挖蜂人手中高价收购蜂蛹,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贩卖给饭店或者有钱的老板。

    记者了解到,蜇死人的蜂叫“虎头蜂”,非常凶猛,在当地叫“杀人蜂”,居民告诉记者,采摘蜂蛹非常危险,自从郭某死后,当地人“谈蜂色变”,几乎都把蜂看成了有剧毒和危险的动物。

    “危险我也要干!”老谢告诉记者,其实作为挖蜂人他也有酸甜苦辣,他今年已经快60岁了,干采摘已经很多年,本来打算今年“退休”的,但为了给上大学的女儿筹学费他只好“重操旧业”。而来自武汉的小孙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说自己今年只有21岁,但采摘蜂蛹已经有3年的历史,他告诉记者,采摘蜂蛹的确非常危险,他的一个朋友曾经被蜇成重伤。

老板推销

蜂蛹成了饭店招牌菜


    这些大山里的蜂蛹到底去了哪里?记者9月2日采访时,霞沟社区的郭大爷告诉记者,挖蜂蛹不是什么秘密,附近的农家宴饭店几乎都有蜂蛹这样的招牌菜和特色菜。一位饭店老板向记者推销蜂蛹时说,他们饭店吸引人的主要就是特色菜,而蜂蛹由于味道鲜美非常受顾客的欢迎。记者询问来源时,老板坦言说,这些蜂蛹都是从采蜂蛹的神秘人那里高价购买的,现在正是采蜂蛹的季节,可以保证游客吃到新鲜的蜂蛹。在一家农家宴饭店里,记者看到服务员打开的冰柜里面存了一包冰冻的蜂蛹,有六七斤重。

专家提醒

秋天登山小心遭蜂蜇


    9月3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的顾教授。他告诉记者,“虎头蜂栖息处都不在高山,而都是在平地至大约1500米以下的山区,有的筑巢在树枝上,有的筑巢在地窟内,小的巢中有数千只虎头蜂,大的巢中多达数万只;每年六月、七月形成蜂蛹,虎头蜂的巢大多筑在树上或土中,形状像皮球般,它们将树皮咬碎混合唾液筑巢,虎头蜂在秋天的时候,为了准备冬眠所需要的食物,经常大举出动,容易误伤人类。虎头蜂本身不会主动攻击人;它们喜欢颜色鲜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所以夏末秋初到山上玩尽量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否则常常会吸引虎头蜂的注意,易发生意外。另外,穿长袖长裤的衣服上山可以保护身体,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应该戴帽子,以避免虎头蜂攻击。

    据顾教授介绍,虎头蜂200次以上的叮咬,才会使一个人有生命危险,叮咬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用冰敷。另外,被虎头蜂叮咬不可直接往外拔刺,这样会使毒液进一步注入身体,引起过敏反应而造成血压下降,严重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乱采虎头蜂蛹会破坏生态平衡。顾教授表示,“因为虎头蜂的减少,有害的生物就会增多,造成生物链的严重破坏”。顾教授还提醒说,食用蜂蛹的确是饱了口福,但许多野生蜂蛹的毒性难以预测,市民还应慎吃!

小资料:虎头蜂

    虎头蜂,当地人又称之为“山鹏”,这个名字只是其民间俗称,并不是正式的学名,在昆虫中应属胡蜂类,有的地方又称马蜂,因为它的头像老虎,性情凶猛,身体长有虎斑纹,所以人们就叫它虎头蜂;又因为虎头蜂窝巢形状很大,像鸡笼一样,所以又叫“鸡笼蜂”。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请王女士来本报领取线索费150元)

昨日热点:

青银高速通行费今起下调 所有车辆10元/车次

13岁小研究生北工大报到 10岁上大学(附图)

职业"狐狸精"走红日本 专门负责拆散夫妻(图)

"90后"性观念比家长超前 70%学生称有性困惑

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 杭州居首青岛未入前十

国庆长假提前两天放 不再跨两周天体现人性化

女护士称遭医院副院长强奸 导致大出血(组图)

美国副总统竞选人佩林玉照全裸展政客风采

中秋节当日干一天顶四天 加班可多拿200%工资

3350元,CBD地块拍低价 本市土地市场走向平稳

[编辑: 阿亮]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暗访 挖蜂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