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资占“大头”
最终的投资量将远远超过中央
全国各个地方埋头为刺激内需而推出的投资项目总体规模多大?“多少万亿现在还没法统计。地方政府对宏观政策的领会刚转过来,还在规划中。”张汉亚对记者说。
大多数省市是在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之后开始动起来的,在此之前国家宏观政策是限制基础设施投资。今年上半年还是强调防止经济过热,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增长”,真正明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转向到现在不过半个月时间。
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中,真正的大头在地方政府上。据张汉亚介绍,“中央管的国家投资比较少,一块是审批制,占全国总投资量的10%左右;另一块是核准制,占15%左右。也就是,全国总投资量的25%归中央管,其余75%都归地方政府管。”
可以预计,在当前经济下滑、楼市低迷、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骤减、企业经营困难种种不利局势下,加大地方各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无疑是地方政府的一根救命稻草。
一旦意识到基础设施投资对保持地方GDP增长、拉动地方内需的价值,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可遏止。“我们还考虑放松一部分土地审批权给省级政府的政策调整空间的可能,但前提是耕地总量不减少。”10月22日,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此之前,土地一直被当作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闸门之一,此时国土资源部态度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也是为地方项目用地提供空间。“用投资拉动增长不是太大问题,这两年实施宏观调控压缩投资,只要把中央和地方各个发改委锁在抽屉里的那些项目拿出来就够了。”一位建设部官员私下跟记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据投资者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