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大干快上”毁誉参半
“我相信明年这些投资项目对拉动经济增长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位省级部门的官员向记者表示,这种看法在掌控决策权的中国政治精英中不占少数。
然而,这种10年前便被烂熟于心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是会在经济拉动立竿见影的同时,带有结构失衡、投资过热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告诉记者,不能高估目前经济局势下政府投资大上项目的效果,他认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只是一个对经济的缓冲手段,接下来经济仍然还要做结构性的调整,否则,在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而且更难处理。“现在美国经济和西方经济的衰退肯定要持续很多年,如果我们的发展模式不调整,很可能就不会再出现经济高增长的时代。消费和投资是要平衡的。中国的投资规模占绝对主导地位,经济要依靠出口才能消化这些投资,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一直依赖出口的原因。短线来说,搞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对经济的衰退起到‘拖一拖’的作用,但这只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他说。
而对于10年前那次投资拉动造就了中国经济此后的高增长,给很多决策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提醒记者:“现在跟10年前不同,中国经济刚进入调整期,不要总想着一下子把经济拉起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有10%,而那个时候都到了8%。现在还不是出重拳刺激经济的时候。”但谢国忠指出,现在的情况比1998年的时候严重多了,这次是大范围的市场出了问题,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投资再多没人消费怎么行。1998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出问题,他们降价销售。而这次是我们的客户出了问题,他们没钱买东西。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缓冲”,还想维持经济的高增长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不是还有“高增长”时代是值得商榷的。 据中国经营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