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站一线,谁就优先评级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接受本报专访
潍坊是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全国瞩目,潍坊教育局局长张国华无疑是对此次职称教育改革最具发言权的人之一。9月8日,记者对张国华局长进行了专访,这也是他首次针对教师职称改革接受采访。
非教学人员难再参评
“在改革前,潍坊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由市人事部门评审,中级职称一部分由市教育部门评审,一部分由县区市人事部门评审,评审时主要靠审阅材料,这样就有很大弊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权得不到体现,好老师有可能获不了高级别职称。”张国华介绍说,在改革之后,职称评聘的自主权还给了学校和教师,评聘过程变成了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
“我们规定评审方案完全由学校来确定,且必须经学校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教职工赞成率低于85%就不能实行,而且评审过程要层层公示。”张国华说,以前很多学校工人甚至其他工作人员都可以评职称,但现在不可能了,因为学校里多数一线教师肯定不会同意非教学人员参评。
当过班主任才能晋升
教师职称改革带来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把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晋升中、高级教师职称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教育环境比较复杂、学生越来越难管,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而这次改革就扭转了这种局面。
不仅是老师争当班主任,这次改革还促使很多教职工争上教学一线,主动争取教师岗位。“原先不少老师到了45岁后就不想上课了,因为高级职称评上后就没什么压力,可以考虑退居二线了。但现在不行了,职称评定和岗位设置都向教学一线倾斜,老师要想不断提升,就必须是在教学岗位上,而且必须有教学业绩,这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张国华说。
职称改革带来的另一个个改变就是基本杜绝托人情、找关系的事情发生。因为学校的评聘方案、程序全部都是公开的,评不上找谁也没用,这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优秀教师。
评级不“歧视”小学老师
张国华还表示,此次改革将原来割裂的教师职称系列打通,把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并实现了贯通,这其实是充分尊重教师工作规律。
“我认为小学教师承担的重任、面对的教育复杂程度一点不比高中教师轻,但以前的职称晋升和待遇却不一样,所以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给了小学教师本来应有的晋升机会,不再在职称上对小学教师进行歧视,这样就可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小学教育领域,为教师在城乡之间、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间的交流提供很好的机制保障。”在张国华看来,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小学老师与大学老师的作用应当一视同仁。原来的中学老师肯定不愿去当小学老师的,但通过职称改革 ,能把教师流动的渠道打通,增强中小学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