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张应镇变身孤残儿童寄养所 村民很疼孩子

2012-05-28 10:1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冰冰在村头和妈妈撒娇时的表情赵女士与在她家寄养的小九(左)和山山 琳琳帮助14岁的明明(右)做康复训练



那那一个人走在村里的小路上。虽然这些孩子能够从另一方面得到父母的爱,但是同龄人之间的不认可让他们时常感到孤独。豆豆正在给爸爸表演运动员获胜后的动作3岁的康康正在幼儿园门口亲吻妈妈



平静的村子

    “住在你爷爷家快乐吗?”“不是爷爷,是爸爸,你说错了。”17岁的豆豆一身的“黑斑”,他张开小嘴认真给记者纠正着。只有96厘米的身高、三四岁孩子的智商的他却认定了一个道理,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是他的家。

    脑瘫、残疾、侏儒、先天病……其中任何一个字眼与一个孩子牵连在一起的时候,都不禁让我们惋惜,生命之初的不幸。孤残儿童,自小就失去了亲生父母,他们原本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可在那里他们渴望有爸爸、妈妈的家庭。

    2001年,青岛民政部门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将孤残儿童寄养在胶州张应镇农民家中。十多年过去了,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近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张应镇东张应村。爸爸说,养了豆豆7年一共长了21厘米真是一点点看他长大,这些年一直记得还未谋面时第一个电话,“爸爸,我想你了”。时间过去了多年,可家里有寄养儿童的爸爸妈妈说,这是我的孩子 ,不给钱也一样养,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5月24日、26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胶州市张应镇东张应村。要不是提前知道这个村子就是青岛市最早的孤残儿童农村寄养基地,单纯从外观上看,村子并没有两样。

    走到村子里面,最大的感觉就是,安静朴实。5月2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尤为明显。打破了第一次来时的陌生感,再次来到这里,叔叔、阿姨们都跟记者亲切地打招呼,“又过来了?”“这么远还再跑一趟。”朴实的话语没有多少客套,可听在人的心里就感觉特别亲。

    就连上次拍照的康康都还记得记者,看着记者带着相机来了,感觉一会又要照相了,赶紧跑回家洗洗脸。17岁的豆豆也迈着他一长一短的两条小细腿,快速跑了过来,扬起他这小黑娃特有的小黑脸 ,看记者一脸的乐和。

    “你笑什么呢?”“你手里的饮料是茶叶味的,给我盖看里面有没有奖?”豆豆拿过记者的饮料,拧开盖一看,“呀……没奖,上次爸爸给买的就又换了一瓶。”

    村子里的大街小巷,不少村民在乘凉,记者在用镜头记录那些寄养在这里的孤残儿童的身影时,他们都是一张张善意的笑脸,他们没有主动跟你搭讪,只是看看孩子、看看你、开怀一笑,显得那么真切、朴实。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