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张应镇变身孤残儿童寄养所 村民很疼孩子

2012-05-28 10:1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爱爱一家 孩子走了,她哭抽了

    别提了,不敢提,一提这眼泪还是止不住。56岁的刘太香原本家里也有个可爱的闺女,从5个月到5岁,陪伴着她度过了4年多美好的时光,可心脏病还是恶魔般夺走了这个幼小的生命。一提闺女生前的名字“小钟爱”,刘太香的眼泪止不住地落,孩子前年走的,三年了还是不能提,那些小衣裳、一摞照片都留着,也不敢翻。

    5个月大小的婴儿,刘太香一把屎一把尿把她一点点拉扯大,喂她吃饭、教她说话,给她买漂亮的衣裳、扎好看的小辫。“孩子也很好,多漂亮的姑娘,小嘴真会说,见人就叫。”刘太香回忆着,仿佛又回到了母女一起生活的日子。

    起初几年,爱爱也没犯过病,但一犯病就是急的,突然的病变也让刘太香完全手足无措。当时急救车过来拉爱爱的时候,豆豆的妈妈陪着刘太香一块去送的,“我知道刘爱香有个毛病,一哭厉害了就容易抽过去,孩子上车后,我就往回拉她,刚拉了没几步,她就哭抽了。疼孩子啊,当时谁看着都掉泪。”

    爱爱这一走没有再回来,幼小的她应该走得了无牵挂,可妈妈刘太香却是好一阵才缓过神来。“好几天没吃饭,冷不丁地就能听见爱爱叫妈妈,答应了好几声又没人。”

    刘太香不敢说太多,眼泪一直没有断过,她不停用手擦拭掉,哽咽的声音想说又难。“她这个人真是疼孩子,5岁了,那个小姑娘也讨人喜欢,当时难受得都去医院打吊瓶,缓不过劲来。”

    “有没有打算,再申请一个孩子?”“不敢养了,起码现在还不敢。”“为啥呢?”“这一个就差点要了命,再养一个再出事这命就得搭给他了。”虽然时间已过去三年,可刘太香对爱爱丝毫不曾忘记。

    小小的企盼

    孩子穿一颗珠子,我就高兴一次

    就在东张应村前斜对面的位置,青岛市还在这建了一个张应镇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在中心里,记者碰到了前来值班的学前教育老师刘佳佳。

    毕业三年,刘佳佳在这里当了三年的老师,而她的学生都是身心有“残疾”的儿童。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面对这个俗气的问题,刘佳佳笑笑说,不是想象的那么神圣,要是没有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她也不会在这儿坚持三年,但之所以自己现在还没有“跳槽”,而且也没有转变职位的计划,还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刘佳佳带着记者简单参观了一下中心,里面不仅有很多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游玩的设施、康复中心等,还会有一些模拟厨房、模拟工厂等教室。“我们也会一点点培养孩子的技能,像我们学前教的穿珠子课,就是为以后叠衣服、做缝纫准备的。”刘佳佳说,因此孩子要是穿上一颗,她都会跟着高兴一次。因为这离成功就近了一步,而每年看到从这里走向社会、自力更生的孩子,更是她觉着最有成就的事。

    400户人家200多个孩子

    2001年,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寻找寄养家庭,让孩子们在有“爸爸妈妈”的家庭里生活。为什么会选择张应镇,记者没有打听到。而这里人对孩子的好,却已经是远近闻名。在去张应镇的路上,记者跟当地的司机、乘客聊天,一提张应镇,人们就会说,那里有东西两个张应村,寄养着很多孤残孩子,真好。

    东张应村是最先开始寄养孤残儿童,随之是西张应村,而后院后村、集南头也都参与进来。从最初的50个孩子,到现在的200多个孩子,东张应村还是收养最多的。

    “并不是谁想收养就可以收养的,你得先申请然后人家得过来考察,看你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夫妻的性格、家庭是否和睦等等。”任成岐说,而且家里还不能有年龄相仿的孩子,怕小孩之间打架。申请下来以后,也不是就一劳永逸,拿着政府补贴的钱不管孩子肯定不行。“人家定期会下来看、也会不定期抽查,一发现不好,立即就把孩子要回去,很负责任。不过,我们村都对孩子很好,这不是自己吹,不仅自家疼,大伙还相互帮着一块疼。”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