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最早万元户村 休渔期许多人外出打工

2012-07-17 07:39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D 坚守:只卖鲜海货,一船一年多卖近万元

    不过,所幸的是,近些年渔船的陆续减少,再加上每年的休渔期让海洋资源有所恢复,渔民在开海的时候往往都能满载而归。而且山东头村的渔民一直是坚持当天出海、当天回,海货绝对保证新鲜度,所以同样的海货打回来,这里的价格还能高一些。

    “我们旁边几个村都打渔,但价格不如我们的高,他们有时候在外边呆两三天,打到的海货用冰块冰着带回来,新鲜度不如我们。”王丛善说,即便价格高,现在很多即墨市里的人也愿意开车过来购买海鲜,“光高出的这块价格一条船一年也能多卖出7000元~10000元。”

    不仅如此,田横镇渔业办的陈主任说,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专门针对渔民的培训,一方面教授捕鱼安全知识,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搞水产养殖。“利用我们原有的六七千亩养虾池的优势,近十年我们镇转为发展特色海参养殖,现在效益已经显现出来,很多原先的渔民靠此发家致富。”

    渔业资源开始展露出恢复的迹象,而收入“止跌”让渔民们又有了信心,他们仍在坚守这个祖辈传下来的行当。虽然每年的休渔期很长,再刨除大雾、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渔民们一年中真正能出海打渔的时间也就四五个月,可在山东头村没有违法出海偷渔的。“不用政府监督,我们渔民就自己监督了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要想长远都有鱼可打,就得好好保护鱼子鱼孙。”

    一边打、一边养,两手“创富”,日子肯定能更快红火起来。王加秋说,他也有了搞养殖的想法,“我们太靠海不好批地方,早几年能养的话,估计现在日子更好过了。”

    文/图 记者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