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区域改造周六启动 15日居民可去选房(图)

2012-12-13 07:0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复兴老街区或“旧瓶装老酒”

  自1997年起,中山路商圈已经历经了4次改造。今年4月份,中山路就传出了新一轮的改造计划。中山路区域的现状如何?现有居民对即将启动的改造怀有怎样的期待?新一轮的改造能否从根本上复兴百年老街?带着这些疑问 ,1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山路改造涉及到的老街进行探访,从仍留守在这些老街区的老居民口里,了解中山路百年沉浮当中的风土人情。

  潍县路老院与教堂“同龄”

  “从出生到现在,除有一段时间在外租房外,一直住在这个院里。”12日下午,在潍县路19号院里,住在2楼的高老太说,她出生在1931年,今年已经81岁。

  潍县路19号的小门略呈拱形,是一栋两层的老宅,脚下的地砖因为常年遭受踩踏而坑洼不平,一条水泥台阶通往二楼,窄窄的过道两侧住着近10户居民。

  据高老太介绍,从他的外公开始就住在这里。包括潍县路19号在内,整个潍县路上的老宅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几座居民楼曾是工人宿舍,当时德国人把这几所房子跟附近的天主教堂同时建设。”高老太回忆,以前潍县路周边特别繁华,尤其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许多外地的商人都慕名而来。

  老楼和中山路一样古老

  四方路18号楼院一共有4层,目前一共住着近70户人家。“最大的房子16平方米,最小的只有8平方米。”吴先生说,这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楼,虽历经了中山路四次改造,但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并没有因此改变过一丝一毫。

  “四方路、海泊路、黄岛路等区域的房子都差不多古老,和中山路的年龄差不多。”海泊路5号院内的一位老人说。记者注意到,他所居住的老楼一共有两层,主体居然是木质结构。“看木梁上的雕工花纹,应该是晚清时建成的。”这位老人说。

  市民期待重拾儿时记忆

  尽管居住条件恶劣,但在吴先生的回忆里,四方路留给他的还有割舍不了的温馨回忆。

  “我父亲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这里住,以前的记忆里,四方路、海泊路、黄岛路两侧全是门头房,卖什么的都有。”居民吴先生说,五分钱一碗的脂渣真好吃,五分钱一个的大肚包,虾皮、萝卜、粉丝馅儿,味道真绝了。

  可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周边街区陆续改造换新颜,昔日的繁华街区渐成了脏乱差的区域。“看到周边人都住进了新房,我们这里的改造却一直实现不了。”住在一楼的郑女士说,因为环境太差,30年来,原来的老邻居陆续搬离了这个里院,剩下无处可去的老街坊们每年都会迎来一茬茬外来的租住家庭。

  “如果真的能改造,我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毕竟祖祖辈辈的回忆,都和这片老街坊联系在一起。”吴先生说,要紧的是,希望改造能够复兴他童年的回忆,不要把这些回忆都拆没了。

  商铺林立“老字号”难寻

  先后经历4次大规模改造,岛城行政中心及商业布局的重构,让这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没落的旧城。

  “以前四方路什么样的店铺都有,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到了真正的城里。”住在海泊路的张禹成老人说,从土杂店、水果店、小百货店到小饭馆,百姓生活需要的针头线脑应有尽有,走在街上,数着金楼、银楼和大茶庄店铺外面的幌子和金字招牌,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

  “进了腊月,四方路更是年货大集的中心。”张禹成说,街两侧可以买到各式年货,章丘大葱、潍县萝卜等应有尽有,比现在的李村大集要繁华热闹多了。

  在这些老人的眼里,四方路显然已经不是记忆里的四方路。外贸店、水果店、炸货店依旧在开张,但人气已经大打折扣。“现在买东西都到大商场,年轻人哪还肯到这里逛街。”张禹成感慨道。

  改造或将“旧瓶装老酒”

  “现在新建的居住小区都建有大量的配套商业,如果没有特色,市民为什么要到这些老街来消费?”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国家注册规划师赵传康说,如何吸引人气,打造区域独特的特色,丰富中山路老街区的特有文化、商业内涵,将是新一轮规划改造方案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而打造区域特色,也并不是拆建、招商这么简单,或将旧瓶装老酒。“以前这个区域有一个澡堂子,里面有一个修脚的师傅,有些人不嫌路远到这里来洗澡,就是因为这位修脚的师傅手艺独特。”赵传康说,可现在这家澡堂子早已关门,被人买下,等待拆迁的到来,修脚师傅也已经不知所踪。记者 王爱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