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不设条件"也是一种条件

2013-07-05 14:00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本报特约评论员 冯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6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媒体举行的党首讨论会上声称:"我们一直对中方强调,附带条件的做法是错误的。"30日,安倍在自民党总部向媒体表示,"只要存在课题,会面并进行对话才是正确的外交形态。互相之间不应该为见还是不见设定条件。"7月3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党首辩论会上,"安倍称中国因为一个问题而关上所有大门是错误的。呼吁通过领导人对话来解决问题,他表示日本一直敞开着大门,如有什么主张尽管提出来。"

  姑且不论安倍的这一套说辞本身就是悖论,更荒唐的是,安倍强调不应"设定条件",就是否定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即中国必须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这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安倍所以提出罔顾事实的悖论,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日本政府要员和学者、媒体的错误引导,使日本民众认为"尖阁诸岛(钓鱼岛)属于日本,"中国无端挑衅"。多次民调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政府应明确主张尖阁诸岛(钓鱼岛)属于日本"的比率始终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导致安倍第一次任首相时辞职的真正原因,是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失败。安倍前不久表示"这次参议院选战是报宿怨。如果无法获胜,我死不瞑目"。大选在即,安倍岂肯服软?

  但是,参院选举并非唯一因素,更非关键因素。很多分析认为,安倍有可能在参院选举后对中国作出"适当让步",进而促成中日首脑会谈。但我认为,安倍是否有可能"适当让步",主要取决于以日元贬值为主要驱动力的"安倍经济学"能否继续奏效,而非参议院选举。如果日本经济获得改善,安倍或仍会坚持顽固立场。

  但是,国际社会岂能容忍日本继续损人利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日前已公开表示对"安倍经济学"的不满。美国财政部和英国《金融时报》也对"安倍经济学"发出警告。6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表示,"日元汇率已足够低,日本政府须停止使日元贬值的政策。"

  瑞银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弗里德曼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实现,那么安倍经济学将可能以一种末日的形式告终,我们可称之为‘安倍末日’。"若果真如此,安倍还有何资格侈谈"条件"?  

相关阅读

钓鱼岛问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