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咏沽河新生 前后两首诗绘百年变迁(图)

2013-07-24 06: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3年7月14日,水清岸绿的大沽河莱西段。记者 张伟 摄



大沽河部分流域一度非法挖沙猖獗,河道千疮百孔。(资料图片)



  ■探访

  “造福子孙的事儿,没啥想不通”


  青岛此次对大沽河的治理,定义为“综合性治理”,因为牵涉了水利、交通、林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为了达到治理目标,沿河两岸都有征地拆迁和坟头迁移,这也是最触及百姓利益的一个重要环节。22日的采访中,记者特别就该环节向沿岸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老百姓对治河的盼望和支持令人感动。

  今年67岁的韩乃初是平度市仁兆镇的村民,他家的农田就在离大沽河100米的岸边,征地拆迁、坟头迁移都让他赶上了。“一开始,是有点想不通,说实话,农民就是靠地吃饭,动了地就跟动了命一样。但是后来,眼看着治理工程就在家门前一天天干起来,眼看着河堤变高了、变宽了,从心里就高兴啊,感觉真好,慢慢也想开了,治河是造福子孙后代好几辈子的事儿,有啥想不通的?”韩乃初说,后来他家主动给治河让地,田交了,坟迁了,领到了补偿金,“就想着建好了堤,修好了路,建上旅游观光带,俺再做个买卖,多好。”

  仁兆镇五道口村支部书记孙正瑞坦言,“坟头迁移其实是人文工程”,他告诉记者,通过先村里宣传、逐户动员,再让村里知名度较高的村里人带头,加上补偿金提前到位,全村1200个坟头顺利迁移。“村民都很理解,看到河确实变样了,变好了,百姓对大沽河治理都非常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沽河治理工程涉及的五个区市共拆迁征地5万多亩,清障过程中先发放各类补偿费,决不发空饷,赢得了两岸居民的理解和支持,5.6万座坟墓全部顺利搬迁,并且没有一起上访、遗漏和强制,这才保证了治理工程的全线顺利施工。

  ■治理进展

  大沽河将打造“数字河道”


  大沽河治理工程从2011年5月份开始启动,到2012年2月8日正式开工奠基,到目前为止,浩瀚的治河工程已经快一年半了,进展如何了呢?记者22日实地探访得知,截至目前,防洪工程基本完工,227公里堤防填筑、124座取水口、涵闸等穿堤构筑物、116公里河道疏浚工程已经完工,两岸堤防实现贯通,目前堤防进入道路硬化和护岸绿化阶段。而“数字河道”工程也首次公开规划。

  13座跨河桥开工

  22日,记者从青岛市大沽河工程指挥部了解到,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水利、交通、林业等多个方面,最近一次工程现状统计是在7月20日。根据统计,水源开发利用工程动工,今年5月20日,规划在大沽河干流建设9座拦河闸坝,总投资5.75亿元,建成后河道内一次性拦需水量将由4400平方米增加到8700平方米,水面将从现在的21平方公里提高到40平方公里,目前工程已经完成总量的27%。

  今年6月20日,堤顶道路及跨支流桥梁工程动工,227公里的堤顶路面正在进行硬化铺设,新建的13座跨河桥梁已经全场开工。目前正在进行的堤防绿化工程,总投资12亿元,包括227公里的堤防顶端、两侧边坡以及排水沟外绿化带进行绿化。

  河道管理数字化

  在治理河道的同时,青岛市大沽河指挥部已着手规划未来的河道管理工作。22日,市指挥部表示,大沽河将建立河道现代化建管保障体系,规划建设“数字河道”。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所谓“数字河道”,是通过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输、数字模拟和决策支持等软硬件技术,整合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实施防洪调度、水源管理、道路交通、生态保护等全方位管护,把“治河”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最高端。

  文/图 记者 王媛(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