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世家,一般指历经几百年、具有浓郁家族文化特色、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大家族。即墨有五个这样的大家族:周、黄、蓝、杨、郭,他们以仕官、文学显名于世,其中以
蓝氏家族最为悠久。5位进士、9位举人、56位贡生、上百位庠生、监生,上百人入仕,无一人
贪腐,这就是明清时期的蓝家。本期《
发现青岛》就让我们走进有八百年历史的即墨蓝家,通过几位关键人物,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缔造出了一个世家传奇。
为人耿直的领路者蓝章
蓝信宁,即墨文史专家、蓝氏二十世后人。39岁的他,对自己什么时候知道是蓝氏家族嫡孙的事,记得不是很清晰了。只记得小时候,长辈们经常给他讲各位祖爷爷的故事,他很喜欢听。直到2000年,他开始潜心研究蓝氏家族历史才发现,蓝氏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荣耀。
南宋末年迁入即墨的蓝氏祖先,只是普通农耕大众的一分子,他们辛苦劳作、勤俭持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了一定积蓄后,便在即墨城东部兴建了东崖书院。
那是个非常单纯的年代,即墨博物馆副馆长陈海波说:“那时人们的追求很简单,耕读传家,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更好。”到了蓝氏五世祖蓝章,蓝氏血脉中擅长文学的基因被激发出来了。
1484年,蓝章考中进士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即墨城,他要去当官了,他是蓝氏家族中第一位当官的人,五大家族中最早入仕的人,即墨历史上的第五位进士。为了纪念这一刻,有人专门画了一张蓝章考中进士的画,画中的他侧身骑在一匹白马上,两位送旨意的官员一前一后跟着,后面还有两位随从抬着箱子。
先任婺源与潜山县令,后来又成为贵州道监察御史。没有人告诉蓝章进入官场后应该怎么做,什么人不能得罪、什么话不能乱说。他循规蹈矩、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太耿直了,从不拍别人马屁,更不怕得罪人。”对于这位五世祖,蓝信宁给出这样的评价是事出有因的。
明武宗时有个叫刘瑾的太监,操纵朝政,人称“立地皇帝”。群臣对他可是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得罪了,而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蓝章却敢公开指责他,甚至传说蓝章曾拿着笏板敲打刘瑾,把笏板敲下来一块,后来他的笏板上镶了一条金边。
“当然是没有金边的,这只是民间的传说罢了。但通过这件事足以看出蓝章不怕得罪人的性格和他在官场中的态度。”即墨文史专家郭天若说。蓝章的这种做法和精神直接影响到之后陆续入仕的蓝氏子孙们。
得罪刘瑾的后果果然很严重,蓝章入狱了,直到刘瑾被凌迟处死,他才被重新起用,出任陕西巡抚,最后做到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次落榜的天才蓝田
500多年前,蓝氏家族的领路者蓝章走在去陕西的路上,在他身后跟着位年轻英俊的少年。不光是这里,在曾经的婺源、潜山、京城等地方,也都能见到少年的身影。他就是蓝章的大儿子蓝田。
说起自己的三个儿子蓝田、蓝囦、蓝因,相信一向低调的蓝章也会深感欣慰,他们真是继承了自己的优点,在文学上各有建树,被称作“蓝氏三凤”。尤其是大儿子蓝田从小就是个小神童,被称作“山东小圣人”。
“他7岁就能日诵千言,善诗对,8岁随着父亲入京,父亲的好友翰林孙珪考他,他不假思索就说出答案,而且用字准确、对仗工整。到了9岁,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赋》为题考对,蓝田略加思索,挥笔而就,程侍郎叹曰:‘吾举神童时,不能过也!’”蓝信宁讲述蓝田小时候的成就时,脸上的表情既钦佩又骄傲。
16岁那年,蓝田中举,此消息不仅让即墨城的人难以置信,就连山东提学沈钟也很怀疑,这么小的孩子怎能有如此成就呢?再三复试后,沈钟不胜感叹:“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从此,蓝田名扬齐鲁,被荐到京师太学,师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杨一清。跟他一起进入太学的,还有杨慎、张凤翰等人,在这当中,还是蓝田最为出色,琴棋书画无不精通。
只是,少年成名的蓝田,仕途多舛。连续10次科举落榜。蓝信宁分析说:“蓝田畅所欲言、汪洋恣肆的文风,恃才傲物的秉性,使他对唐宋文风颇为欣赏,但对科举考试中按部就班的要求深恶痛绝。所以不管他的文章写得多美、多有感觉,依然难过主考官的眼。”
不仅如此,郭天若还补充了一点:“蓝田从小就喜欢跟着他父亲四处行走,父亲到哪做官他就跟去哪里。蓝章在当时很有威望,身边的朋友也非等闲之辈,在这过程中蓝田有幸认识了很多名师,使他的见识越来越广,心态也逐渐改变。他更追求散漫自由的生活。”
当现实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固执的蓝田选择了抗衡,一次、两次、三次……当经历十次落榜的惨痛,眼看着跟他一起的同学都已在官场上驰骋时,无奈下蓝田妥协了。他只好委曲求全临时改变文风,终于在第11次考中进士,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
短短三年仕途生涯
好不容易进朝为官,偏偏又遇上史上最刻薄的统治者—— 嘉靖皇帝。第二年就发生了那出既可笑又震惊的大礼仪事件,民间称之为“打屁股事件”。此事件被作家贾云峰收录在《你不得不去即墨的50个理由》一书中,题目是《一场古今罕见的“哭谏”奇闻》。
主人公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上一位皇帝是明武宗,他死了以后,既无儿子又无亲兄弟,于是明孝宗的大侄子朱厚熜,被认为是继承皇位最合适的人选。
古代世袭制度森严,想让朱厚熜黄袍加身,必须得先“转正”才行,也就是说要认自己的大伯为亲爹。那一年,朱厚熜15岁,让他当皇帝他愿意,但让他认亲爹坚决不干。折腾半天,群臣只好乱了规矩,好歹让他先坐上龙椅,国不可一日无君嘛,至于认亲爹的事日后再说吧。
就这样,嘉靖皇帝出现了。一旦权力在手,他就更不怕那些老顽固了,不但不认大伯为亲爹,还要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加封为“太上皇”,这可就太不合规矩了,是会被后人嘲笑的。
一帮子老臣拿出毕生所学跟他讲孔孟之道,固执的嘉靖就是不听。群臣一看,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集体出动,在1524年7月份,一天早朝后,208位官员齐刷刷跪倒在紫禁城门前,边嚎啕大哭边一遍遍喊着明孝宗的名字,这里面就有蓝田,他当时的身份是监察御史(相当于言官)。
此前他已经连续七次上疏,劝说嘉靖皇帝,但都石沉大海,这次他也参加了这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哭谏”。
结果是:四品以上的官员被夺去薪水,五品以下的官员挨了廷杖。在那次事件中,总共有134位文官被廷杖,其中16位被当场打死。蓝田和他的同学杨慎都被廷杖了,尤其是蓝田,差点毙命,在家躺了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
蓝信宁说:“蓝田后来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觉得这是人家皇帝自己家的事情,当时怎么会那么冲动呢?但在其位谋其政,当时他是言官,这就是职责所在啊。”
蓝田的伤还没彻底好利索,又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了,他为遭到弹劾的几位官员鸣不平,接连上书弹劾几位图谋不轨大臣的恶行。这下,蓝田的名字真是名动京城了。
被廷杖后的第二年,蓝田被派到陕西当巡按。或许这就是蓝家跟陕西的缘分吧,蓝章曾经在陕西干了四年的巡抚,这次儿子又来了,蓝田到任后“平乱安民,奏所当兴革者十数事。”,当地人赞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
只可惜,蓝田也被奸人陷害入狱,朋友奔走相救,才保住性命回到即墨,再也没有出仕。陈海波说:“蓝田考了11次才中进士,却只做了三年官。其实后来有很多人为他写推荐书,希望他能回来,但那时的他对整个朝廷已经心灰意冷,自嘲‘我数十年老妇,何可与红颜争艳’!只是在嘉靖十四年(1535年),同好友冯裕、刘澄甫等在青州北郭禅林成立“海岱会”诗社,创作了大量传世之作。”
胆量过人的蓝再茂
蓝章蓝田父子让蓝氏家族的名字载入史册,之后的两代陷入了短暂平静,他们依然坚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但在仕途上都没有大的作为,直到蓝氏九世祖蓝再茂的出现,又为蓝氏家族掀起一个历史小高潮。顺便说一句,蓝再茂也是蓝信宁最钦佩的人:“他不仅有五世祖蓝章的理性、六世祖蓝田的多才多艺,还有自身最大的特点,胆量过人,可以说是蓝氏家族明清交替时期的‘中兴之祖’。”
蓝再茂的事迹主要有两件:一件发生在他12岁时,崂山华楼宫道士纠集徒众,霸占了蓝氏华阳书院的家产,蓝再茂挺身而出与之辩论,惊动了莱州府,道台亲临惩处了华楼宫的道士,保护了华阳书院地产。还有一件是在1628年,他选为贡生分到南皮县(河北省东南部)任知县,几年后便发生了吴桥之变,南皮县被叛军包围得水泄不通,这时蓝再茂单身入军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竟然说动对方撤兵南下,保护了南皮县。
只是,这次事件后,蓝再茂也被奸人所害、辞官回家,南皮县人为他立了肖像,建了生祠,感谢他为南皮所做的一切。蓝再茂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取得更高的官位,却培养了两个好儿子,尤其是二儿子蓝润,在清朝顺治皇帝第一次科举中便中了进士,成为翰林。任江南上江督学使时,“务拔寒峻,绝请托,士风文体为之一变”,顺治皇帝曾经赞扬:“居官如蓝润,可法也”。蓝润后来官至湖广布政使,也被奸人所害辞官归家。陈海波说:“即墨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六位翰林,蓝润是蓝家唯一的一个。”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