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利权 海淀重点小学30万,西城重点小学19万……今年幼升小即将开始,记者暗访发现,一个隐蔽群体蠢蠢欲动,他们就是“择校黄牛”,号称交钱就能上北京名校,要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些区县教委对此给予坚决否认,称几十万一个名额纯属“黄牛”诈骗。(4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每到新学年开始之际 ,“择校费”总要出来搅动一番,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不得安宁。面对媒体曝光“择校黄牛”,北京市一些区县教委以“纯属诈骗”一口否认。而事实上,媒体报道称“黄牛”们提供的合同文本和操作流程极为专业,并不像空手套白狼的诈骗分子。比如,“黄牛”与家长到银行开联名账户,承诺办不成不收钱,并给家长提供多个学校作为备选,即使择校失败,仍然可以返回原籍登记信息。在没有经过任何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相关区县教委坚称择校现象并不存在,会不会显得过于草率和心虚?
长期以来,家长为了孩子往往会想尽方法敲开“名校”大门。“钱多的送票子,权大的递条子”,早已成为公开秘密,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择校黄牛”声称认识“校长”,能够获得招生名额,并且三年来已经做成不少生意,在现实语境下这并非没有可能。倘若没有十足的把握,“黄牛”们如何获取利益,众多家长又为何趋之若鹜,而且少见有人报案称上当受骗?对于媒体报道中的“黄牛”,相关部门不该急于否认,而应该顺藤摸瓜,查出到底是哪些“黄牛”在兴风作浪,弄清楚报道中出现的学校,在实际招生过程中到底有没有“腐败”,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回应舆论监督,维护教育公平。
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让少数权势富裕阶层受益颇多,而有损普通民众利益及教育公平,对其予以解决已是大势所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择校大战硝烟弥漫根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严令之下,“择校费”只会改头换面、难以根除。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在2015年前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看似堵住了“递条子”“送票子”的择校乱象,却衍生出更加疯狂的“拼房子”。正因如此,地方政府狠刹择校风之际,更要决心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匀分配,让择校风成为无源之水。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