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东路刚建成后没汽车跑 满路尽飙自行车

2014-05-20 09:28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地基太软,开山石来填

    当时我们给上级领导立了军令状以后,职工们情绪都很高涨,领导和施工人员都亲临现场,我是队长,每天早晨,从南头走到北头,一天两个来回到现场盯着。当时这里山沟、农田,我就天天现场指挥着和职工打成一片,一块研究工作,一块操作。

    当时在鞍山路以南吴家村那个区域,地质情况不太理想,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地下是种植土,地基太软。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把土质松软的部分挖掉了一米多深。当时鞍山路以北是个石丘,我们就开山用石渣子来给它换土,这一米多深的石渣铺下去,保证了路基坚实平稳。

    还有一段是山东路和江西路路口,那是个大山沟,为了开路,填土十多米把沟填平了。但是十多米的深度又有了新问题:填土太深,担心将来塌陷,我们就一层一层地分层夯实,这一段也保证了路基的坚实平稳。将来即使下再大的雨,行车以后也不会塌陷。

    这两大块最难处理的路基,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处理,自然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当然更保障了道路的质量和通车以后的平稳度。

    引入二灰碎石

    最后就是铺沥青了。我们只有一位老师傅干的时间比较久,姓金,他就带着几个徒弟,认真学习,认真做,直到他的徒弟也都成熟了,后来的好多老把式都是他带出来的,手把手地把一道道工序教给他们,每一道工序都做得非常认真。

    为了保证沥青路的质量,我们专门学习了外地的先进经验,二灰碎石。与传统的建筑材质相比,二灰碎石钢性大、强度大、板结性很好;工艺配备在当时也很先进,采用搅拌机搅拌,材质均匀,因此路面质量好。青岛市采取这一技术就是从山东路开始的,山东路一共5公里,有2公里用的是二灰碎石,也很成功,从此以后二灰碎石开始青岛市全面推广。

    另外,每天铺设的沥青有接缝,为了让接缝看不出来,我们特意认真地对待沥青接缝,第二天要把前边铺的接缝做得非常整齐,把旧茬和新茬衔接起来,通车以后看不到有缝隙,就好像是连续铺装的。所以,到1983年建成通车的时候,领导们来看都非常地肯定,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非常满意。

    设计超前,管线埋辅道上

    老工人王忠华说:山东路从现在的东海路到重庆路,一共分成了四个标段,我们那会儿施工全是人工干,没有摊铺机,往外运土石方就用以前农村的片篓子、手推车,唯一的机械就是“吧嗒吧”,那时候也没有挖掘机,但是,当时靠人工虽然工艺慢,但是质量好,每一寸都是人工做起来的。我当时会木匠活儿,工地上找平用的木耙子、铁筢子都是我做出来的……这么一寸一寸做出来的路,质量就是好,以至于到2005年要改造的时候,有的地方都挖不动,旧路基想刨都刨不开。

    虽然当时的技术和机械化程度都不行,但是,山东路的设计还是很超前的,机动车道两边是辅道,所有的管道都在辅道上,山东路主道上没有井,也不会有人去挖,即使要接雨水、污水管道,也不影响跑车。

    路宽车少,狂飙自行车

    1983年9月30日,从无到有的山东路建成通车,“呦,这么宽的路都没有几辆车跑,是不是有些浪费啊?”想归想,说归说,普通百姓们还是享受到了这条当时省内第一宽的路所带来的“福利”:每天傍晚到这里遛弯、赏夜景、纳凉、骑自行车疯跑……对外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再看看山东路,人们不得不感叹:市政府确实有眼光,城市发展真的是太快了!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山东路 汽车 自行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